汪华东在全省共青团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07-26 10:32:53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团十六大和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对加强全省学校战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进一步部署,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深刻分析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对的严峻国际国内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全省共青团学校战线重点工作,为率先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全国、全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见证了北京奥运和“神七”飞天的辉煌时刻;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突如其来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这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亲临我省视察,指明前进方向,寄予殷切期望;这一年,也是团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年和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团代会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逾30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4支国家重点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四川汶川抗震救灾,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服务,产生了良好反响;“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果丰硕,取得两项全国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逐步推进,成功举办首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培训班,全省共有68所高校的449名大学生骨干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与此同时,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分期分批分类对20000名大学生骨干进行轮训;全省近20万大中专学生直接参与“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6500余人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安徽青年群英会暨大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爱心圆梦大学、希望工程助学、慰问寒假留校大学生等活动深入开展,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其中凝结着在座各位学校战线共青团干部的辛勤汗水和劳动。在此,我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节日、纪念日集中的特殊年份,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关于2009年全省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国阳同志还要作具体说明。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省学校战线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1.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团十六大和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根本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去年8月5日,团中央专门召开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作了题为《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出部署。紧接着,在11月召开的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团中央进一步明确要求:“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团十六大要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团省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贯彻措施,作出了有效部署,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十二届三次全会上又明确强调,要把实现“团的四项职能”和“两个全体青年”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实践,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2.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学校战线共青团应对新的挑战、攻克难点和薄弱环节的迫切需要。当前,全团上下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步迈进,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从一个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二是青年的zz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的zz意识在常态下可能有所淡化,但出现重大历史问题时也可能会有极端化的表达,这对我们这一思想性、zz性都很强的青年群众组织提出了新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组织行为、传播行为、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这些挑战在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直接。与此同时,学校战线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也存在着难点和薄弱环节,明显表现为:相对于高校,中学是难点;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难点;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是难点;就学生群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具体到我省学校战线共青团来说,我们的最大难点和薄弱环节我想可能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团的工作虽然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工作创新不多;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悬殊较大,还有部分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机构还未建立或者是虽有机构但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对中学共青团工作来说,全省性的牵动性的项目还未形成,加之各地重视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克服这些难点和薄弱环节,我们可以选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只能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上。
3.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完成党交给我们共青团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国共青团不是青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而是党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出发组建的。团的历史生动地表明,以党的zz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是党团关系的实质。党建立团的目的,就是要求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青年为党的任务而奋斗。对于共青团来讲,这是光荣的职责,也是艰巨复杂的zz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体到学校战线共青团组织来讲,高校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体系,同时更要紧紧抓住我们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突出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任务是党对我们的要求,党中央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zz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zz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关于中学共青团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我们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皖青联[2006]2号)也进行了概括,就是配合学校党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总之,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要在青年学生中有影响,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团组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团的基层组织、活跃团的基层工作。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强化,桥梁就变为“彩虹”,纽带就变成“飘带”;团的基层工作不活跃,什么影响和凝聚都是空谈。
二、按照率先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的要求,选准侧重点,全面提升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比较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高、团员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学校团的组织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基础,是保障。结合我省学校战线共青团组织建设实际,我们一定要分清组织层次,以增强基层团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选择不同侧重点,着力加以突破。
普通本科院校团组织建设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组织最健全、活动最正常的战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普通院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组织建设要在健全完善上下功夫。当前,全省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已有60多所,在校学生40多万人,其中70%以上是共青团员。要加强对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的调研,掌握情况,理清问题,研究对策,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如何健全团的组织、理顺团的关系、明确团的职能、配备团的干部等问题。成立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共青团联席会议,建立相关制度,培育其自我运转的功能。积极探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适时召开全省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会议,交流推广经验,研究部署工作,逐步活跃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对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团的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考核,逐步把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团的各项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战线工作总体格局。要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扶持、规范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没有建团的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要尽快建立团组织,已经建团的要按照“巩固班一级,加强院系一级,提升校一级”的要求,设立和完善校团委、院系团总支(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的三级纵向组织架构。按照“建设、发展、激活”的思路,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会组织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延伸的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学工作新格局。力争用较短时间,在所有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中普遍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工作,发挥团组织的作用。今年我们将组织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开展团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努力提升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水平。
中学团组织建设要在规范严谨上下功夫。中学团建在整个共青团事业中处于基础和源头的地位,绝大多数团员都是在中学阶段跨入共青团大门的,他们的第一堂团课是在中学阶段上的,他们对共青团的第一印象也就在中学时期形成,所以说中学阶段是团的组织建设、宣传党团理念的黄金时期,是思想上建团、组织上巩固团最宝贵的战场,恰恰这个环节是团的工作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非常薄弱的一个链条。开展好中学团的工作,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长期以来,中学团的工作以实践教育活动和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为载体,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重视不够、创新不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降低了入团的标准,忽视了团的建设,致使中学团建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和共青团整体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把中学团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团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严格遵照《团章》的相关规定,持续做好中学生新团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源头和基础作用,把好入口关,坚决杜绝不按程序发展团员现象,确保团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办好中学生团校,利用团校、团的活动课和各类教育活动,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中学团干部队伍;要重视发挥基层团委、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指导,让广大中学生在学与玩中经受先进思想洗礼;要紧紧抓住中学新课改的契机,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等支持,出台切实有效措施,深化“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皖青联[2006]2号)精神,健全中学共青团组织,不断优化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努力形成学校党政和有关部门都来关心中学团建的良好局面,全面活跃中学团的各项工作。
三、按照率先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把握好原则,全面活跃共青团学校战线文化建设
加强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凝聚青年学生,是要把青年学生最广泛地团结起来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要努力把团的有影响力的工作和活动与团的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的重心一定要往下移,眼睛一定要往下看,活动一定要往下放,切实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我们的工作和活动一件一件能落到实处,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就会一点一点产生,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就会逐步增强。为此,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在参与对象确定上要考虑各类群体。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团员青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要让每个团员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能打下团组织的“烙印”。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和活动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类群体,覆盖到各类群体。从整个青年学生群体结构来看:大学生和中学生有区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和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区别,即使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初一新生和初三毕业生也有差别。从青年学生自身条件来看:有家在农村的也有家在城市的,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有爱好文学的也有爱好体育、艺术的,有优秀三好学生也有“网上青年学生”群体,甚至还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犯罪等问题青年学生。从需求多样化来看,当代青年学生既有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有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具体需求,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共青团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开展好共青团常项工作,又要开展好针对不同青年学生群体的活动,让每位在校团员青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在服务青年中增强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扩大对不同青年学生群体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在组织动员方式上要注重不断创新。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代青年更加注重自主选择,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交往等方面,还是在价值取向、组织参与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青年的自主选择,进一步转变传统的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老方式为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采取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学校战线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学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在团的文化建设上要凸现有形标志。团的有形标志是共青团开展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贯穿于团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了对共青团精神信仰。通过外部标志的不断显现,使团员青年不断产生崇拜感、神圣感,是增强共青团凝聚力的外部方式,具有权威性的领导作用。团的有形标志另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识别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众面对的信息纷繁复杂,凸现团的有形标志,就能使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社会对团的有形标志的认同,也就等同于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可。近些年来,我们经常会发现共青团有形标志被弱化的现象,在一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中,没有团旗、团歌、团徽,还有就是不少学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经常出现的是班级而不是团支部。例如:某校团委开展的“我为团旗添光彩”演讲活动中,主持人在报幕时,始终在说:下面请某某班的某某同学演讲,而没有说:下面请某某班团支部的团员某某演讲。至于有形标志被弱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同志未能认识到凸现团的有形标志意义,认为无所谓,关键在于活动要有实效;有些同志虽能认识到凸现共青团有形标志意义,但不知道在各种载体中怎样进行细节操作;也有的同志为了从单位的全局考虑,使活动功能泛化、主体多元化、主办部门合作化,有意弱化团、队有形标志;更有甚者,我到不少地方调研,问一些基层团委书记和大中学生,会不会唱团歌,知道不知道团徽是什么样子的,居然还有不少人说不会或不知道。弱化团的有形标志不利于共青团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不利于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更不利于创设共青团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我们在座的学校战线团的骨干们,一定要经常抓一抓这些方面的基础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看起来是小事,但是抓不好就丢了我们的根本。结果你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让别人看起来就会和学生处、就业办甚至是哪个广告公司开展的活动没有两样,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性、zz性也就无从体现。
在具体措施上要研究探索推广全覆盖的方式。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研究探索,我省学校战线已经形成了不少有利于扩大工作和活动覆盖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说中科大长期坚持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具体做法他们还将在本次会议上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设计,然后通过申报、评审、答辩、立项等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全校各团支部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就达240余项,涉及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和文艺体育等多个方面,各项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和发展了“校、院、系、班”四级团组织联动的良好机制,营造了团支部活动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从全省层面来看,我们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大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每年五月,省暨合肥市组织五六千名大中学生参加,然后各地各校也分别举行,去年我们粗略统计,就有超过20万的大中学生直接参加了不同级团组织举行的18岁成人仪式。还有就是不少学校开展的团歌等红色歌曲比赛,这个活动易操作,参与人多,影响面也大,不仅教会了大家唱团歌,而且思想性很强,弘扬了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唱响主旋律。
四、正确把握“两个全体青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抓好2009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重点工作
“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是共青团工作的一贯重要准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工作和活动影响,覆盖就没有意义,组织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了工作和活动影响,没有组织覆盖,体现不了共青团组织的的思想性、zz性,也就无法达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目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学校战线确定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无不体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统一。在这里,也就2009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几项重点工作作一强调:
一要认真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zz教育的示范工程。从2007年5月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这方面,我省也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于去年举办了首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68所高校449名学生参加了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zz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zz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思想zz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今年我们将继续面向全省高校选拔4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骨干,举办第二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各市各高校团委也应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二是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第一,从全国情况看,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十分明显。第二,从我省来看,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万人,总量比2008年增加万。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根据省教育厅对我省54所高校的统计分析,到校园招聘的单位数和有效岗位数较以往都有明显减少。另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
三是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要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前瞻性研判。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重点网站、手机短信、校园BBS、QQ群等途径,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要建立一批学校舆情信息观测点和舆情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做好涉及校内外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敏感期和重大事件期间的值班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设立信息沟通专线电话,按事态轻重程度每时或每日汇报。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研究确定非常时期的工作体制,围绕事件发生后的学生情绪疏导、秩序维持、矛盾调处等工作,研究确定领导分工和干部调配方案,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五、切实加强学校战线团干队伍建设,为推进学校战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团委工作靠团委几个人是很难有突破的。全面推进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堪当团的事业重任的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骨干。今天来参会的,都是全省学校共青团战线的骨干,在这里,也提几条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战线团干部要特别善于学习,做学习的表率。这不一定是要大家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但一定要有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了解相关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善于把握领会社会领域中的各种最新思潮和动态,否则就很难围绕培养各类人才的目标做好工作。10年可以培养一个好的技术骨干,10年也可以培养一个学科带头人,团干看起来没有专业,但团的工作是一个集组织行为学、行政学、人际关系学等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学好这几门,是一个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所以10年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好的团干部!团的工作看起来没有什么可做,可自己真正做上了,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岗位,关键是要用心去做。
二是要善于思考,勤于交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一项工作,初始时期都是理论先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团的工作很大的问题,就是团干部热衷于忙事务、搞活动,疏于学理论、搞研究,导致工作上不了档次,恰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仅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更要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在运用理论中推动工作实践,这样你会发现共青团工作其实“回味无穷,大有可为”。要用心去交基层团干。共青团的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很大一部分是靠个人感情在做,团委书记看似个官,可自己不能把自己当做官使用,应该要用心去交这些团干,中国不是有句俗话:“为朋友两肋插刀”,如果他们都跟你很“铁”了,你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很顺利了。要尽力给基层团干办实事。这是关系到向心力的问题。如果他们还不好好做团的工作,这时候你就应该旗帜鲜明的提出批评,共青团批评人,不能遮遮掩掩,不能含沙射影,是什么错误直接提到当面,相信经过这么一二次,你的威信就有了,基层工作也就有起色了。
三是要贴近学生,带好队伍。学校共青团要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坚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基础上,信任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同时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并以这些方式为载体来渗透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组织建设模式,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广泛地影响到青年,我们的组织能够深深地扎根于青年。与此同时,还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团委书记的第一职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我们到有些学校,发现总支书记和总支以下团干部,对团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不重视,这样一来,这个学校整个团的工作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团支部书记、学生骨干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他们了解团、热爱团,会做团的工作,会做学生的工作。对于新上手的团干,只要让他多参加你组织的活动,他就融进来了。
同志们!2009年,注定将是不寻常的一年。我相信,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有全省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的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全省学校战线一定能够率先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一定能够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作出新贡献!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全国、全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见证了北京奥运和“神七”飞天的辉煌时刻;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突如其来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这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亲临我省视察,指明前进方向,寄予殷切期望;这一年,也是团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年和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团代会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逾30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4支国家重点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四川汶川抗震救灾,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服务,产生了良好反响;“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果丰硕,取得两项全国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逐步推进,成功举办首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培训班,全省共有68所高校的449名大学生骨干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与此同时,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分期分批分类对20000名大学生骨干进行轮训;全省近20万大中专学生直接参与“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6500余人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安徽青年群英会暨大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爱心圆梦大学、希望工程助学、慰问寒假留校大学生等活动深入开展,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其中凝结着在座各位学校战线共青团干部的辛勤汗水和劳动。在此,我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节日、纪念日集中的特殊年份,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关于2009年全省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国阳同志还要作具体说明。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省学校战线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1.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团十六大和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根本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去年8月5日,团中央专门召开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作了题为《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出部署。紧接着,在11月召开的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团中央进一步明确要求:“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团十六大要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团省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贯彻措施,作出了有效部署,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十二届三次全会上又明确强调,要把实现“团的四项职能”和“两个全体青年”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实践,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2.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学校战线共青团应对新的挑战、攻克难点和薄弱环节的迫切需要。当前,全团上下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步迈进,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从一个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成了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二是青年的zz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的zz意识在常态下可能有所淡化,但出现重大历史问题时也可能会有极端化的表达,这对我们这一思想性、zz性都很强的青年群众组织提出了新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组织行为、传播行为、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这些挑战在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直接。与此同时,学校战线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也存在着难点和薄弱环节,明显表现为:相对于高校,中学是难点;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难点;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是难点;就学生群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具体到我省学校战线共青团来说,我们的最大难点和薄弱环节我想可能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团的工作虽然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工作创新不多;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悬殊较大,还有部分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机构还未建立或者是虽有机构但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对中学共青团工作来说,全省性的牵动性的项目还未形成,加之各地重视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克服这些难点和薄弱环节,我们可以选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只能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上。
3.进一步加强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完成党交给我们共青团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国共青团不是青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而是党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出发组建的。团的历史生动地表明,以党的zz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是党团关系的实质。党建立团的目的,就是要求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青年为党的任务而奋斗。对于共青团来讲,这是光荣的职责,也是艰巨复杂的zz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完成好这一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体到学校战线共青团组织来讲,高校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体系,同时更要紧紧抓住我们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突出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任务是党对我们的要求,党中央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zz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zz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关于中学共青团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我们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皖青联[2006]2号)也进行了概括,就是配合学校党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总之,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要在青年学生中有影响,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团组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团的基层组织、活跃团的基层工作。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强化,桥梁就变为“彩虹”,纽带就变成“飘带”;团的基层工作不活跃,什么影响和凝聚都是空谈。
二、按照率先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的要求,选准侧重点,全面提升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比较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高、团员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学校团的组织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基础,是保障。结合我省学校战线共青团组织建设实际,我们一定要分清组织层次,以增强基层团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选择不同侧重点,着力加以突破。
普通本科院校团组织建设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组织最健全、活动最正常的战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普通院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组织建设要在健全完善上下功夫。当前,全省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已有60多所,在校学生40多万人,其中70%以上是共青团员。要加强对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的调研,掌握情况,理清问题,研究对策,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如何健全团的组织、理顺团的关系、明确团的职能、配备团的干部等问题。成立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共青团联席会议,建立相关制度,培育其自我运转的功能。积极探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适时召开全省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会议,交流推广经验,研究部署工作,逐步活跃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对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团的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考核,逐步把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团的各项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战线工作总体格局。要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扶持、规范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建工作。没有建团的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要尽快建立团组织,已经建团的要按照“巩固班一级,加强院系一级,提升校一级”的要求,设立和完善校团委、院系团总支(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的三级纵向组织架构。按照“建设、发展、激活”的思路,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会组织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延伸的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学工作新格局。力争用较短时间,在所有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中普遍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工作,发挥团组织的作用。今年我们将组织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开展团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努力提升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团的工作水平。
中学团组织建设要在规范严谨上下功夫。中学团建在整个共青团事业中处于基础和源头的地位,绝大多数团员都是在中学阶段跨入共青团大门的,他们的第一堂团课是在中学阶段上的,他们对共青团的第一印象也就在中学时期形成,所以说中学阶段是团的组织建设、宣传党团理念的黄金时期,是思想上建团、组织上巩固团最宝贵的战场,恰恰这个环节是团的工作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非常薄弱的一个链条。开展好中学团的工作,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长期以来,中学团的工作以实践教育活动和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为载体,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重视不够、创新不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降低了入团的标准,忽视了团的建设,致使中学团建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和共青团整体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把中学团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团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严格遵照《团章》的相关规定,持续做好中学生新团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源头和基础作用,把好入口关,坚决杜绝不按程序发展团员现象,确保团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办好中学生团校,利用团校、团的活动课和各类教育活动,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中学团干部队伍;要重视发挥基层团委、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指导,让广大中学生在学与玩中经受先进思想洗礼;要紧紧抓住中学新课改的契机,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等支持,出台切实有效措施,深化“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皖青联[2006]2号)精神,健全中学共青团组织,不断优化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努力形成学校党政和有关部门都来关心中学团建的良好局面,全面活跃中学团的各项工作。
三、按照率先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把握好原则,全面活跃共青团学校战线文化建设
加强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凝聚青年学生,是要把青年学生最广泛地团结起来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要努力把团的有影响力的工作和活动与团的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的重心一定要往下移,眼睛一定要往下看,活动一定要往下放,切实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我们的工作和活动一件一件能落到实处,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就会一点一点产生,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就会逐步增强。为此,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在参与对象确定上要考虑各类群体。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团员青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要让每个团员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能打下团组织的“烙印”。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和活动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类群体,覆盖到各类群体。从整个青年学生群体结构来看:大学生和中学生有区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和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区别,即使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初一新生和初三毕业生也有差别。从青年学生自身条件来看:有家在农村的也有家在城市的,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有爱好文学的也有爱好体育、艺术的,有优秀三好学生也有“网上青年学生”群体,甚至还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犯罪等问题青年学生。从需求多样化来看,当代青年学生既有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有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具体需求,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共青团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开展好共青团常项工作,又要开展好针对不同青年学生群体的活动,让每位在校团员青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在服务青年中增强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扩大对不同青年学生群体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在组织动员方式上要注重不断创新。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代青年更加注重自主选择,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交往等方面,还是在价值取向、组织参与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青年的自主选择,进一步转变传统的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老方式为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采取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学校战线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学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在团的文化建设上要凸现有形标志。团的有形标志是共青团开展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贯穿于团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了对共青团精神信仰。通过外部标志的不断显现,使团员青年不断产生崇拜感、神圣感,是增强共青团凝聚力的外部方式,具有权威性的领导作用。团的有形标志另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识别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众面对的信息纷繁复杂,凸现团的有形标志,就能使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社会对团的有形标志的认同,也就等同于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可。近些年来,我们经常会发现共青团有形标志被弱化的现象,在一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中,没有团旗、团歌、团徽,还有就是不少学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经常出现的是班级而不是团支部。例如:某校团委开展的“我为团旗添光彩”演讲活动中,主持人在报幕时,始终在说:下面请某某班的某某同学演讲,而没有说:下面请某某班团支部的团员某某演讲。至于有形标志被弱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同志未能认识到凸现团的有形标志意义,认为无所谓,关键在于活动要有实效;有些同志虽能认识到凸现共青团有形标志意义,但不知道在各种载体中怎样进行细节操作;也有的同志为了从单位的全局考虑,使活动功能泛化、主体多元化、主办部门合作化,有意弱化团、队有形标志;更有甚者,我到不少地方调研,问一些基层团委书记和大中学生,会不会唱团歌,知道不知道团徽是什么样子的,居然还有不少人说不会或不知道。弱化团的有形标志不利于共青团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不利于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更不利于创设共青团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我们在座的学校战线团的骨干们,一定要经常抓一抓这些方面的基础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看起来是小事,但是抓不好就丢了我们的根本。结果你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让别人看起来就会和学生处、就业办甚至是哪个广告公司开展的活动没有两样,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性、zz性也就无从体现。
在具体措施上要研究探索推广全覆盖的方式。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研究探索,我省学校战线已经形成了不少有利于扩大工作和活动覆盖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说中科大长期坚持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具体做法他们还将在本次会议上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设计,然后通过申报、评审、答辩、立项等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全校各团支部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就达240余项,涉及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和文艺体育等多个方面,各项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和发展了“校、院、系、班”四级团组织联动的良好机制,营造了团支部活动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从全省层面来看,我们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大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每年五月,省暨合肥市组织五六千名大中学生参加,然后各地各校也分别举行,去年我们粗略统计,就有超过20万的大中学生直接参加了不同级团组织举行的18岁成人仪式。还有就是不少学校开展的团歌等红色歌曲比赛,这个活动易操作,参与人多,影响面也大,不仅教会了大家唱团歌,而且思想性很强,弘扬了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唱响主旋律。
四、正确把握“两个全体青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抓好2009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重点工作
“两个全体青年”的努力目标,是共青团工作的一贯重要准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工作和活动影响,覆盖就没有意义,组织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了工作和活动影响,没有组织覆盖,体现不了共青团组织的的思想性、zz性,也就无法达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目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学校战线确定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无不体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统一。在这里,也就2009年全省学校战线共青团几项重点工作作一强调:
一要认真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zz教育的示范工程。从2007年5月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这方面,我省也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于去年举办了首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68所高校449名学生参加了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zz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zz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zz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思想zz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今年我们将继续面向全省高校选拔4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骨干,举办第二期“江淮大学生菁英学校”。各市各高校团委也应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二是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第一,从全国情况看,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十分明显。第二,从我省来看,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万人,总量比2008年增加万。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根据省教育厅对我省54所高校的统计分析,到校园招聘的单位数和有效岗位数较以往都有明显减少。另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
三是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要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前瞻性研判。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重点网站、手机短信、校园BBS、QQ群等途径,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要建立一批学校舆情信息观测点和舆情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做好涉及校内外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敏感期和重大事件期间的值班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设立信息沟通专线电话,按事态轻重程度每时或每日汇报。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研究确定非常时期的工作体制,围绕事件发生后的学生情绪疏导、秩序维持、矛盾调处等工作,研究确定领导分工和干部调配方案,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五、切实加强学校战线团干队伍建设,为推进学校战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团委工作靠团委几个人是很难有突破的。全面推进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堪当团的事业重任的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骨干。今天来参会的,都是全省学校共青团战线的骨干,在这里,也提几条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战线团干部要特别善于学习,做学习的表率。这不一定是要大家成为学科的带头人,但一定要有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了解相关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善于把握领会社会领域中的各种最新思潮和动态,否则就很难围绕培养各类人才的目标做好工作。10年可以培养一个好的技术骨干,10年也可以培养一个学科带头人,团干看起来没有专业,但团的工作是一个集组织行为学、行政学、人际关系学等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学好这几门,是一个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所以10年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好的团干部!团的工作看起来没有什么可做,可自己真正做上了,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岗位,关键是要用心去做。
二是要善于思考,勤于交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一项工作,初始时期都是理论先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团的工作很大的问题,就是团干部热衷于忙事务、搞活动,疏于学理论、搞研究,导致工作上不了档次,恰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仅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更要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在运用理论中推动工作实践,这样你会发现共青团工作其实“回味无穷,大有可为”。要用心去交基层团干。共青团的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很大一部分是靠个人感情在做,团委书记看似个官,可自己不能把自己当做官使用,应该要用心去交这些团干,中国不是有句俗话:“为朋友两肋插刀”,如果他们都跟你很“铁”了,你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很顺利了。要尽力给基层团干办实事。这是关系到向心力的问题。如果他们还不好好做团的工作,这时候你就应该旗帜鲜明的提出批评,共青团批评人,不能遮遮掩掩,不能含沙射影,是什么错误直接提到当面,相信经过这么一二次,你的威信就有了,基层工作也就有起色了。
三是要贴近学生,带好队伍。学校共青团要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坚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基础上,信任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同时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并以这些方式为载体来渗透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组织建设模式,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广泛地影响到青年,我们的组织能够深深地扎根于青年。与此同时,还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团委书记的第一职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我们到有些学校,发现总支书记和总支以下团干部,对团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不重视,这样一来,这个学校整个团的工作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团支部书记、学生骨干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他们了解团、热爱团,会做团的工作,会做学生的工作。对于新上手的团干,只要让他多参加你组织的活动,他就融进来了。
同志们!2009年,注定将是不寻常的一年。我相信,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有全省学校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的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全省学校战线一定能够率先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一定能够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