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位置:首页 > 故事 > 原创故事

好一个北京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2022-07-30 04:59:17

  《好一个北京》是一本由杨晓升著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一个北京》读后感(一):老胡同里的人间烟火,世情百味

  读完,就像看了一部优秀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每句对白,每帧景像,都透着温度和浓浓的人情味;一碗小吃,一角屋檐,一条胡同都沉淀着历史底蕴,令人回味无穷。

  冬天的烤白薯,糖炒栗子,夏天的酸梅汤,四月的藤萝糕和玫瑰饼,十月的麒麟酥,六必居的酱菜,烤肉季的烤羊肉……即使最普通的小吃,也蕴含着“不时不食”的精致讲究,每道名菜,每家老字号背后都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

  如果北京是一株参天大树,故宫、天坛地坛是它夺目的瑰丽花果;老胡同、四合院则是它深厚的文化根脉。

  很不错的一本,从衣食住行,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生动细腻地讲述老北京的滋味生活。既写千古都的磅礴气势,博大精深;亦写胡同老街里的人间烟火,世情百味

  《好一个北京》读后感(二):《好一个北京》全景展现北京底蕴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也承载了国人太多的历史记忆。一谈到北京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历史文化,其实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好一个北京》这本书就是读者了解北京的一个良好媒介,给读者全景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丰富读者对北京的认知。 北京的精髓就是历史。历史是北京最为厚重的衣装,从横七竖八纵横交织的胡同文化;到走街串巷生生不息的叫卖艺术;从豆汁焦圈的小吃文化到,文玩把件的休闲艺术,这无不是老北京的传统与记忆,这是北京生生不息的历史脉络,是文化传承。 北京的经典就是建筑。作为曾经天子脚下的皇城,中国的zz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的建筑是独树一帜的,堪称世界建筑的集大成者。象征皇家威严的故宫紫禁城,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遗址是中国人无声的历史教科书,蜿蜒绵亘的长城守卫京师,清朝的东西两陵无不展现中国找人的高超技艺。北京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的一个集成,是中国建筑技艺的全景展现。 北京的底蕴出自园林。南方的园林艺术婉约如小家碧玉,而北京的园林却恰恰相反,威严中不失中规中矩,错落中尽显王者风范。恭王府等一些明清王公府邸将庭院艺术与北京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结合的相得益彰,尽显帝王官宦的生活情趣。 北京的文化源于京师。北京自明清两代便作为王朝的都城,有太多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有太多的名人大家在此入仕为官,有许多的有识之士意图富国强兵。因此许多人在北京城留下了文化的印记,无论是盖章作诗如痴的乾隆皇帝,还是编修《永乐大典》的成祖皇帝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变法未成的戊戌君子,还是洋务复兴的改革派,都为民族振兴贡献了力量。这是就是中国的血脉,这就是中国文化经历五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北京,绝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它是一个中国文化艺术的集合体,是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灵魂,与其说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如说它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代代传承,北京是每个国人的记忆,是最恢宏的历史印记。

  《好一个北京》读后感(三):平凡又不平凡的北京

  莎士比亚说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你我的印象中北京是什么样子,这里有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有着巍然屹立的天安门、有着传承千年的故宫等标志性建筑,但北京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这里挤满了远走他乡的工人、有为了养家糊口的路边商贩、有追寻梦想的北漂族、有土生土长的老炮儿,那么真实的北京又是什么样子,或许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在经历过过去的那些人笔下找到北京最真实的样子。

  提起北京的食物,最先进入脑海的必定是全聚德的烤鸭,可是在三位不同的人物的笔下,烤鸭并不是那最能代表的食物,更多的路边的小吃摊,烤白薯,喝豆汁儿等,就如同任何一个所在的地方一样,有着高大上的宴会厅,也有着下里巴人的记忆,北京人记忆里的美食并不是那些金碧辉煌的餐厅,反而是那些在街头巷尾叫卖的零嘴,北京有的不仅是高大上的食物,也有着最简单普通的生活。

  在他们的笔下,来到北京,必看的不一定是天安门,故宫或者其他耳熟能详的地方,反倒是那些承载着无数文化底蕴的地方更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和解读,游鲁迅故居,想象着鲁迅先生是如何在黑暗的年代尝试用自己的微光照亮时代,游国家图书馆,在国内最大的图书馆中体会着前人留下的智慧,游四合院,看古人的智慧在建筑上怎样熠熠生辉,北京不是旅游地,而是历史的沉淀。

  在这里,在北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高高在上,曾经也好奇,北京人真的只收房租就能很好地生活么,他们中可能房多的北京人有,但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北京人有的,仅仅是赖以生活、温暖而平凡的家!在这里,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家里难做的事情,有着一样的哀愁,有着一样的快乐,但不同的是北京人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北京人需要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因为他们代表着我们中国首都的形象。

  但是,身处北京,你会遇到更优秀的人,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在北京,你的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一眼看到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你永远都觉得你在奋斗的路上,至于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你也不知道。

  《好一个北京》读后感(四):打开一本书,走进一座城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玉兰含苞桃花纷繁,却又下起了大雪,所幸在这样不同的心境下,读到了这本散文集,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温情与怀恋,读这些文字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感慨。 . 北京的春秋自不必说,春日里,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的碧桃、景山的牡丹和芍药;秋日里,香山的红叶、各处的银杏大道等等不胜枚举,红橙金黄层层叠叠,天高、气爽、心宽。 . 夏日,阳光越过树叶间隙,斑驳地撒在地上,乘凉的大爷大妈们,拿着茶杯,三三两两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聊天下棋;和小伙伴吃着冰棍或者喝着北冰洋,在后海边儿漫无目的地闲逛,静静听着蝉鸣,呆呆看着河水,时间像静止了一般。回到家,妈妈早已冰镇好了酸梅汤和西瓜。 . 冬日,糖葫芦、烤白薯、糖炒栗子、柿饼成了冬季“四件套”;冰场、庙会都是孩子们的期待;午后晒晒太阳遛遛弯,感叹一下游冬泳的大爷们太豪迈了......记忆里的小时候还有一车车的冬储大白菜和煤球蜂窝煤,是属于生活的烟火气。 . 我生在胡同,长在胡同,或许砖瓦破败,或者狭窄拥挤,但对我来说胡同里的生活,有它独特的“灵魂”。是盘旋上空的鸽子哨、是街坊邻居间的一句“吃了吗?”、是大爷大妈们的悠然、是发小儿瓷器们的通家之好、是一年年一只只喂大的流浪猫惬意慵懒的晒太阳、是在院子里的瓜藤下喝茶看鱼逗狗。 . 有人说,北京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但后来也成了很多心中的“故乡”。不论是在这里生活了一阵子,又或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都与这座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 《好一个北京》这本书是用心的,陈建功、肖复兴、梁衡等26位名作家的文章,搭配上绝美的插画,展现了他们记忆中的老北京生活,有吃食、风俗、人情、历史、地标:烤鸭、涮羊肉、豆汁儿、门头沟、积水潭、东四西四。怀旧的同时又有了新知。

故事推荐

故事分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