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1000字
《逻辑思维入门》是一本由[英] 奈杰尔·沃伯顿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一):逻辑思考的必要
在古代的时候,就有辛勤的劳动农民就根据气象以及太阳与月亮的变化,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之后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提前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本身不是生产知识,只是提供一套规则和方法,让我们可以组织和运用知识,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的与人沟通,做出更正确的判断,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 《逻辑思维入门 从a-z》作者奈杰尔.沃伯顿,是英国公开大学的哲学级讲师,著有《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等多部畅销书,对逻辑学有多年研究及深刻的见解。 论证法 论证与争辩不同,论证是对自己的结论,说出合理的理由。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分别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演绎论证、引用论证。 论证可以让我们说的话更有力量,能让别人信服。如何进行论证思维呢,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观点,给出论据的理由时才是论证,否则就是打口水战。例如你跟别人说“我认为混的有出息的人,都是不玩游戏的”这个观点。 别人问你为什么。你却回答:因为不玩游戏的那些人,通常都是混的出息。 这就不是论证了,因为你给出的回答,根本就算不上是理由。 正确的回答是,首先不玩游戏的人,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那么就会比其他的人能力更强,更能够获混的更好。而且不玩游戏的人,有更多的可能就不会玩物丧志,所以在工作上更加努力的可能性就更大,就容易获得自身的成就。 所以我们在得出的一个结论之后,要有可靠的理由去解释,否则是不能获得别人的相信的。 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有一定 程度的关于个人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实例推到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例如,我们都见过玫瑰,知道玫瑰花都会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然后你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所有的玫瑰都是由浓郁的香味的。这就是一个归纳推理。 但是你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因为有可能还有你没遇到过某种品种的玫瑰花,它们是没有香味的。当然也不能说归纳推理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还是经常会使用到归纳推理。但归纳论证永远不能使其结论超过原有的可能性。 说话的力量不在于声音的大小和语气的气势磅礴,而在于历年的先进铁的事实与强大的逻辑力量表现出来的说服力。
《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二):可以锻炼的逻辑思维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与人交流,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逻辑不对”、“你表达能力不好”、“你这样思路不清晰”等等的话语,不管是表达还是思路,其实都是自身逻辑能力的反映。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有的人语言清晰、逻辑性强,能够短短几句话就能让你了解事情的全部;有的人说了一大堆话,语无伦次,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而这背后往往就是逻辑能力的差异。
《逻辑思维入门》这本书是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作者奈杰尔·沃伯顿是英国公开大学的哲学高级讲师,对逻辑学有多年研究和深刻见解。本书着眼于逻辑思维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常识,从核心术语入手,快速识别各种逻辑谬误,以及学会用清晰理性的论证方式去分析和处理问题。通读本书,本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介绍处理争辩时的常见方法,如“同伴有罪法”、“黑白思维”;第二,介绍在表达和逻辑思考方面时常见的各种谬误,如为什么“以因推果”是合理的,而“以果推因”是存在问题的,以及“循环论证”为什么看似合理,实际却毫无意义;第三,介绍关于说服和回避的技巧,如“不设假设性的举动”和“政客的回答”,这些都看似能够合理地说服人,但其实都是不符合逻辑的;第四,介绍人的心理因素,这些充满感性的心理因素可能会成为理性逻辑思维的障碍,如“一厢情愿的想法”、“黑白思维”等等。作者在书中也强调,虽然书中介绍了逻辑思维的核心术语,并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具体不同情景而应用特定方法和技巧,但将理论转化为生活实践是最困难的,需要读者不断根据现实实际情况去思考,再返回到书籍中继续学习。
因此,这本书和其他一般书籍不同,它并非只是讲一个故事从头到尾的讲完,更是一本逻辑思维核心术语的工具手册。但如果你觉得把这本书读完,逻辑思维就能大幅度提高,那肯定是不对的。如果你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可能不会很快提高你清晰思考的能力。本书的重点在于读者将这些观点应用到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根据书中介绍的方法对具体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建议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沉浸在其中仔细思考,或者放在书架上以备参考,在平时遇到逻辑思考方面的问题时随时翻阅。或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交叉引用进行跟进,这会帮助你对思考主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一步了解。
《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三):生活中的逻辑
我是一个从未接触过逻辑相关知识的人,但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家说“你逻辑不对”,“学什么什么可以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但是什么是逻辑呢?我们为什么需要逻辑呢?读完这本书后,有一点自己小小的看法。 这本《逻辑思维入门》,可以说是一本词典,里面解释了从A到Z的逻辑术语的定义,并配上了一些例子帮助我们理解。看完后会发现,这些逻辑上的知识点就围绕在我们周围,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小到我们之间的对话,大到国家间的谈判,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 因此,如果你也想更深地了解逻辑相关的知识,那么这本小词典可以在学习的时候,为我们提供帮助。下面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后学到的东西。 学习中的逻辑 歧义:一个有歧义的词语或短语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常见的歧义分语词歧义、指称歧义和句法歧义。 这令我想到了小学的病句,当然了,生活中我们在签一些合约与合同时,也要避免这一类的坑。 演绎:演绎是指从前提得到结论的有效推理。与数学中的证明又有着高度地相似。还有一些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反例,归纳法。在数学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名词,通过这本书,都会让我们对原来的知识有着更进一步的理解。 生活中逻辑 它从未对我造成任何伤害:指有人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后幸存下来,便觉得这件事情是没有危险的,甚至是正确的。 在我们生活中也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殴打,校长可能以自己上学时也曾被老师殴来劝服家长,家长可能会被说服。但从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校长的经历并不能保证其他孩子不会收到伤害。 引发思考的逻辑词语 虚伪:虚伪是指嘴上鼓吹一件事,实际上却做另一件事。但虚伪是一种人身攻击的论证方式,虚伪的人所提出的论证与他的人品不应产生必然的联系。 比如我们著名的唐传奇《莺莺传》的故事背景,来源于诗人元稹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元稹无异于是一个渣男的形象。但这并不影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诗歌。 同样的,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因一个人的某一细小举动或者性格或者品格,而否定这些人的能力问题的场景了。那从逻辑上来讲呢,两者之间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就像老板选员工一样,有的人人品好,谦虚、诚实、勤劳、本分,但是工作起来一塌糊涂;而有的人偷奸耍滑,谎话连篇,可是交到手中的工作总是能够很好完成,老板会选哪个人做员工呢? 此外,还有政客的回答,也是我们生活中会碰到的一种技巧,学会了也可以帮我们处理一些尴尬的局面。 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工具小词典,希望这本书可以为大家带来思考与进步。
《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四):避雷利器——逻辑思维,助你生活日日顺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如果,秀才懂些逻辑学的奥秘,或许,就不会有理说不清,自己给自己气受,还很有可能无往不利。
无论是日常的人际交往,还是职场的交际与拼搏,或与陌生人群打交道;识别他人的动机,迅速抓住重点,进而掌握主动权,是社交无往不利的不二法则。要做到这点,则需要严缜的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以最清晰、最简捷的方法战胜困难。听起来,逻辑思维好像很腻害,但又特别深奥。但,其实,逻辑思维,并没有太高的门槛,它就在我们身边。不信,可以看看这本《逻辑思维入门》。
封面
《逻辑思维入门》是英国公开大学哲学高级讲师,对逻辑学有多年研究及深刻见解的奈杰尔·沃伯顿撰写的一本逻辑学「小词典」。作者通过名词与原理解释、逻辑谬误场景破解,以及各种社交争论处理、如何识别人的心理因素等小妙招,带着我们从A到Z逐一认识197个逻辑术语。
名词与原理解释
比如,你买了一台胶片相机,为聚会拍摄了不少照片,但照片没洗出来;妈妈就认为,你一定是不小心把胶卷曝光了。这其实就是「以果推因」,同时还忽略了其他解释的问题,造成的偏差。
比如,梵高在世时,穷困潦倒,不被人理解;但死后被视为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有些不被理解的穷艺术家,自认为TA最终也会被视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就是「一厢情愿」的推理形式,也称之为「梵高谬误」 。
逻辑谬误场景破解
A说:所有的鱼都会产卵,鸭嘴兽是一种鱼,所以,鸭嘴兽会产卵。而真相却是:不是所有的鱼都会产卵,鸭嘴兽也不是一种鱼。但,鸭嘴兽会产卵。也就是A犯了「坏理由谬误」的逻辑错误:借两个错误前提,得出一个真实的有效论证。
这个例子,其实就是逻辑谬误场景的破解。A原本希望通过逻辑谬误对我们进行误导,但却也是歪打正着,告诉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前提是假的,来证明结论就是错误的。
社交争论处理
在广告上,我们常常看到商家宣称自己的食品是「更健康的替代品」,但又不说比哪种食品更健康以及为什么更健康。从逻辑学上讲,商家的这种宣称属于「花言巧语」,也就是承诺得多但兑现得少。
因此,遇到这类「花言巧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社交争论之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其实,只要我们辨识了商家的宣传在逻辑学上的无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处理之类争论了。
部分目录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数不清的「伪逻辑」,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坑中,还不得其解。所以,适当了解一些逻辑学概念,学会辨识各论点之间的不同处,可以帮我们厘清思路,面对问题时保持清醒及敏感度。可是,作为逻辑学门外汉,我们想轻松学习逻辑思维常识及原理,往往需要借助书籍的帮助。这本《逻辑思维入门》就像一位好玩伴一样,将逻辑学诸多概念、名词与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简单的方式讲述、介绍,带着我们一步步建立逻辑知识网络,识别生活中的「伪逻辑」陷阱,掌握社交主动权,过上顺心顺意的生活!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很薄很小,像是一本「小词典」,也像是一本故事集;内容的编排纯粹是按名词的字母排序,而不是按讲述类别清晰地划分一二三四。我读的时候,总是跳着阅读,今天B昨天D前天A,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觉得它们挺有趣、挺有启发的。如果您对逻辑思维感兴趣,如果您也想了解批判性思维,推荐看看这本薄薄的小书。
《逻辑思维入门》读后感(五):关于推理小说中的逻辑分析
《逻辑思维入门》,用时四个小时,人生必修课!
逻辑这个词,常与数学、辩论、法律以及推理小说等词眼一同出现。实际上,逻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事要有条理,需要逻辑,说话要有思考,需要逻辑,甚至连生活中那些习惯性、常识性的行为,其内在都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当然,后者是指的是行为逻辑,而我们这次要说的,是前者,也就是逻辑思维。
行为有逻辑的人,不一定具备逻辑思维,因为两者本身就是不同的。前一个逻辑,指的是人对于生活有了自己的认知,从而形成一定的逻辑,这种逻辑其实就是主观性的,通常都是不证自明。后一个逻辑,指的是人对常识性认知的逆反心理,从辩证角度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思考,这种逻辑更偏于客观性,需要进行客观分析。
推理小说为何能吸引读者阅读呢?就是因为后者。作者通过人物推理使用的逆向思维,对读者的常识性认知发起冲击,从而让读者在其中获得不一样的快感,而这就是逻辑思维的运用。很多惊艳的推理小说并不是逻辑多么复杂,而只是切入点恰好在你的思维盲点之中,作者稍微一提你便能恍然大悟并为之惊叹。
《逻辑思维入门》一书中,重点并不是讲解逻辑本身,而是通过上述这种逻辑的简单形式,为大家讲解逻辑学的专业术语。作者奈杰尔·沃伯顿是英国公开大学的哲学高级讲师,曾著有多部畅销书如《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等等,对逻辑学深有研究并有着独特见解。为了方便讲解,以下会通过解析推理小说种的逻辑概念来分析这本书。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推理小说中的逻辑分为了三个部分,论证前提、论证过程、论证结果。所谓的逻辑错误,我个人觉得无非就出在这三个环节上。其中,论证前提包括了文章中的线索、不言自明的客观事实以及常人共识等等,后两者常常属于被隐藏的前提,比如,处于现实这一世界观,没有人会提出“人类可能会飞”、“人类会穿墙”诸如此类的假设。但是,逻辑错误出现于论证前提这一环节的也不少,刚刚所提到的常人共识中,每个人的共识都是大范围而无法精确的,而在这一点上,非常容易出现差异,也就是认知误差,每个人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情况下,假如这个条件被隐瞒了,也就失去了逻辑的严谨性,从根源上便出现了错误。
而在于客观事实中,也常常会因为作者描述不够清晰,导致读者出现了误判,这并非认知误差的问题,而是作者的描述出现了歧义,如果一句话有歧义,而其语境又无法排除掉其余的歧义,那这样做出的逻辑推理,自然也是无法严谨的。
再说文章中的线索,这就涉及到真假线索的问题了。读者一般都会默认线索为真,但碰到了书中出现假线索的情况,读者就会对所有的线索加以审视,即“如何断定其余线索为真”,事实上,假线索的出现是一种戏剧化,为的是增加作品的反转和看点,以及逻辑的复杂性,但细究这个过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是所有线索都能判断是真是假,这样一来,对线索就进行推理的逻辑本身也无法严谨。这也就是有名的“后期奎因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正如我朋友所说,尽力证明重要线索的真伪性,避开这个问题就好了。
而论证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逻辑推理,最常见的就是穷举法,在推理的每一个步骤都列举出所有的可能性,然后逐一排除。这个的难度在于,可能性有多有少,作者自己也经常会有思维盲点,假设读者能举出一个反例,那这个逻辑就不攻自破了。其次是数理逻辑,类似于数学公式,不需要列举所有可能性,只需要像公式一样,将条件代入,就可以得到一条具备数学美感的逻辑链,这类通常都是比较严谨的,除非公式本身具有逻辑性错误,又或者作者用错了地方。论证过程通常也是推理小说作者炫耀逻辑的重要部分,所以很多作者都会在这一块下功夫。事实上也是如此,大多数作者追求的逻辑严谨便停留在论证过程严谨上。
论证结果,即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错的。逻辑推理的结论,在推理小说中,通常显示为凶手的特征、案件的真相,又或者是某一个事实。但在推理出结论时,通常会导致这种结论与现实中的逻辑出现矛盾。虽然福尔摩斯曾说过“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即便再不合理也是真相”这句话,但仍然很难让人接受。而另一类情况则是,推理结论得出来后,凶手的行为逻辑与推理的逻辑产生了矛盾,这是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中也经常包含难以言明的原因——人类内心不可知。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作者采用的写法是倒推写法,即先预设好了推理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个倒推出推理的过程,接着再按照这个过程去创作。这种情况,也有另一个名字,叫结果论,有一部分小说就是非常明显的结果论,作者只注重设计出来的结果是如何,以此倒推,而不注重逻辑推理过程在严谨的同时是否合乎情理,所以也经常会被人所诟病。
以上是我自己理解的,用词也并不规范准确,但在《逻辑思维入门》一书中,能轻易找到上面所说的各种原因的专业术语。比如,“错误前提”是“非形式谬误”,“假设推理”是“假言命题”,“错误的共识”是“矮胖子”,“论证过程”是“形式谬误”,“穷举法”是“家族相似性”,“样本不足”是“草率概括”,“反例”是“反例论证”等等,还有诸如“以果推因”、“红鲱鱼”、“奥卡姆剃刀原理”、“悖论”、“循环论证”等许多专业术语及定义。此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术语的讲解,极大地加深读者对逻辑学的认识,是逻辑学入门的必修课。
同样的,这本书也可以看成一本逻辑学词典,它的目录是按照词语从A到Z排列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但作者并不会趁此水数字,同一意思的词语,他会标注清楚“参见xxx(名词),xxx(页码)”,放在书架上,遇到问题查找词语非常方便。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大概是从A到Z这个排列,让英语比较差的人,在查找词语上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