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家园 心中的圣地
西藏在我的心目中是遥远的,神秘的,更是神圣的。走进西藏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与奢望。“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嘛”“仰望雪域两茫茫,佛光照耀无边的苍凉。”这些咏唱西藏的歌词,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八月十日中午十二时当我坐的航班平稳降落在贡嘎机场时,我兴奋不已,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走出机场大楼,我顿感西藏的天是那样的湛蓝,云是那样的洁白,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热情的主人手捧雪白的哈达,满面笑容的迎接了我们。从机场到市区有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汽车行驶在拉萨唯一一条高速公路上,两边的群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绿绿的青草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山上,没有青草的地方裸露着灰色的岩石。山下的空地种满了青稞,有的已经泛黄。宽阔的拉萨河静静地流向远方。公路上不时可以看见牦牛在慢悠悠地散步。迎接我们的小王告诉:这是西藏的一景,牦牛上高速。司机见了都要放慢车速,先让牦牛通过。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浑身都是宝,被称为“高原之舟”。转眼间汽车已行驶到市区,我们在路边的小店简单吃了午饭,就到宾馆休息。
西藏作息时间不同于内地,下午三点半才上班,这与新疆有些相同。四点钟左右,小王打来电话,说是去参观大昭寺。我激动的赶忙起床,突然感觉心有些发慌,大脑也木木的。老公提醒我,不要猛起,动作要慢。这里是高原,海拔三千六百米,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我刚到拉萨,激动,兴奋,好奇,没有把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回事。听了老公的一番提醒,我意识到要注意身体。
大昭寺离我们的驻地不远,要是在西安我十分钟就可以走到,可在拉萨我们四个人走了有二十多分钟,稍微走快一点我就有点气喘。
气喘归气喘,游玩的兴致一点都没有减退。这是拉萨比较繁华的一条步行街,街上行走的的大都是内地的游客,他们操着各地的方言。偶尔看到穿着颜色鲜艳的藏胞,皮肤黝黑的臧民,他们边走便摇着手里的转经筒,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仔细听着,可一句也听不懂。街道两边的商铺应有尽有,橱窗里展示着款式新颖,色彩明亮的时髦衣裳,一点也不亚于内地的大城市,要不是看到前方大昭寺的金色屋顶,我还以为自己走在西安的某条街道上。
来到寺外,游人如织,香烟缭绕。大昭寺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印度尺尊公主而建。现在正门紧闭,供奉着佛像,许多虔诚的藏民在朝拜。他们两手合十高高地举过头,在额头、在鼻子下、在胸前稍作停顿,然后双膝跪地,紧接着整个身子都趴在地上,两臂直直地伸直在地上划个半圆,再收回。神情是那样专注。小王告诉我们:这叫磕长头。当地一些信佛的藏民,带着一家老小,到这里来叩头,这样的动作一天不知要反复做多少次。我虽不是佛教徒,他们的虔诚与专注还是打动了我,从他们面前经过,我小心翼翼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他们。我们从侧门进了大昭寺内。中间一个大大的天井,我们沿着回廊从左别参观。柱廊廊壁上画着色彩鲜艳的佛像。这些佛像的颜色都是天然矿石研磨而成,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色彩依然清晰可辨。佛像神态从容,栩栩如生。这不仅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佛的敬仰、虔诚,更表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工匠们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向后人展示自己心目中敬仰的佛。他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欣赏,赞叹,更是一种震撼,一种敬畏。我们顺着千佛廊跟着参观的人流,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大昭寺的主体觉康佛殿。佛殿中央为大经堂,是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经堂里铺着红色垫子的座子,一排一排摆放的整整齐齐。看到这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穿着红色长袍,剃着光头,端坐在座位上诵经的僧人。他们中规中举,心无杂念,诵经声飞出大殿,回荡在八廓街的上空,荡涤着人们的心灵。经堂四周高大的圆形柱子,显示着佛殿的庄严与古老。大经堂四周是一些小型佛堂,其中释迦摩尼佛堂前游人最多,有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朝拜他。这是朝圣者的最终向往。
出了经堂,我们登上大昭寺的最高处,眼前的一切让人震撼。寺院正前方雄伟的布达拉宫矗立在山腰,与大昭寺遥遥相望,后面背靠巍峨的青山。金色的屋顶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更显示了大昭寺的辉煌与神圣。
走出寺院,游人依旧如知,香烟依旧缭绕,虔诚的人们依旧在朝拜。这千年的寺院,有多少人在这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精神的皈依,有多少人为了走到这里,把身家性命丢在了路途。这是他们精神的家园,心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