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寅:乡土“矿上”作家的纯朴情怀
故乡,有时在作家的创作中我想该不仅仅是那一望无限的乡间之土,有山、有水、有石、有树、有人的真自然。所以说,故乡该是人类文明的本源和作家灵魂的栖居之地——故乡就是乡土作家的根,作家的情怀就是乡土文学的魂。言外之意,就是乡土作家不能离开狭义上的故乡,但他的精神又不得不离开广义上的故乡。
这是我在阅读严龙宁老师文学集《风雪过黄河》后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让我从这部集子中体会到严老师深度地揭示了乡土家园的“生活意义”,还针对性地展现了本土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艰难曲折的变化,不惜笔墨地描述出特定的地域特色,应该说这是一部让读者荡气回肠的好作品。《风雪过黄河》立足于农村这个特定的地域环境,给读者呈现出的是一幅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画卷。从文学艺术底蕴和文本风格而言,严龙宁老师的这部集子完全可划归于新乡土文学作品范畴。其作品大量篇目都用来反映乡村的人物情感、山水风韵和丰富多彩地矿区生活。作为乡村土生土长的作家,这也是严龙宁老师所熟悉的,擅长的。
更重要的一点,文学是作家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折射力在严龙宁老师身上体现的完美。严龙宁老师出身于农村,当过矿工,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到了企业的宣传部门工作至今,他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他的社会经历非常曲折……这对严龙宁老师的创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局限和影响。对生于斯而长于斯的严龙宁老师来说,他对自己家乡的那片土地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和热爱,当然,严龙宁老师是通过文学作品来赞美和讴歌乡土生活,来抒发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怀和震撼。因此,故乡的人文风物不仅在他的文字中特色鲜明,这其中也饱含和渗透着一点意识流形态。
谈到严龙宁老师这部集子给读者的另一种感受,就是他能够运用朴实无华、贴近生活的本土语言进行创作,表现出一种来自原始的大地关怀和对乡土情感的释放、流露,从而反思城市文明对人类灵魂的冲击,体验出人性闪亮的东西。
在严龙宁老师这部集子中,除了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气息浓的作品外,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与艺术品位好地描写矿区的作品,严龙宁老师把目光聚在塞上煤城的“矿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中,把时间凝聚在自己曾经挚爱和奋斗的特定年代里,给读者展现出他在黑色土地的创作阅历,以小见大,以微见博,以传统的写作手法和内心情感的交融,勾勒出一幅幅生活中“百姓”这些低层人物的“百态”图。从中可以窥视时代的变迁与缩影,可以体会出他对矿山生活底蕴的深厚。
从严龙宁老师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性格耿直、朴实直率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作家,他用怀旧情感和复杂人生体验自己眷恋的乡土文学,给读者一种充满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感染力——他创作的取材本真、语言无华这是无可质疑的,我觉得他的作品真正的触摸到人类的灵魂,同时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人性的角度走进读者的内心。
正如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作为一名乡土文学作家,深知农民生存之艰辛。生活乃创作之源既已是颠扑不破之真理……站立在乡土之上,用一腔真情关注农民、农村、农业。”严龙宁正像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热恋的土地上劳作着,他不仅在这部集子里拓宽了乡土文学的新空间,还从更深的文化层面进行挖掘创作,无论是对主题的揭示,手法的表现,语言的表述都是老到而娴熟的,实实在在地关注着家乡的土地、脚踏实地的塞上乡民默默无闻的劳动创造,展现着山间河岸的壮丽缤纷的时代景观。
我想,严龙宁老师作为一个乡土“矿山”作家,对现实生活敏锐性、创造性有一定的审美鉴赏力,更多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从平凡的人世中感悟到他富于生命热情和善感之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