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说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关于师说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随着线上的、虚拟的社交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朋友圈发布说说,用以分享日常生活。什么样的说说才让人印象深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说课稿 篇1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
二、说教学思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由此我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
②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
③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三、说教法、学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能有效,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4、用朗读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建议》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师说说课稿 篇2指导思想:
设计这一课时,我依据课标中强调的关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教材为例,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从整体—部分—整体的理念,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主旨。
教材和学情分析:
《果敢的判断》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通过揣摩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的基本意义。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权威,果敢指出乐谱错误而夺魁的事,赞扬了他不畏权威、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
课文理性较强,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如何用好这篇课文教学生揣摩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但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平时课外阅读少,语文知识储备少,语文学习还常需要老师引领。
本文对于小泽征尔的复杂心理及判断过程没有具体描写,学生对主人公作出果敢判断的具体情境缺乏体验,因此学生不易体会其果敢、自信、勇于挑战权威的品格,对于他高超的音乐才能、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更不能深刻领悟,所以想要突破难点就需要老师帮学生“搭台阶”。
基于以上因素,本课设计以边读边思考为基础,以品词悟句为核心,以想象体验为切入点,力求课内外读写结合,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教学重点)。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随文练笔,感受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是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围绕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流程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其中第三个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具体方法。
回顾问题,继续解疑。
揭示课题,切入题眼。
精读感悟,体会主旨。
小结全文,提升情感。
拓展阅读,丰富练笔。
第一环节:回顾问题,继续解疑。
板书齐读课题后,回顾上节课教学中‘有意遗留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逐个解决。
【这样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既是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又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第二环节:揭示课题,切入题眼。
先揭示课题:“果敢”什么意思?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果断、勇敢。这时学生就能认识到课题可以理解为“果断、勇敢的判断”。
再顺学而导,切入题眼,问学生“这‘果敢的判断’是什么?”,教师依据学生回答“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板书出判断语句,使学生心中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顺学而导,力求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抓题眼、理思路、逐步解决问题”的阅读方法。】
此时进入精读感悟、体会主旨的环节: (大标题)
这一环节为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感悟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我分三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体会主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背景,体会人物“勇敢”。
由于学生没有这种情境体验,因此我抓住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通过以下过程帮学生体会小泽征尔在紧张气氛下的“勇敢”:
(1、默读自学,了解背景:)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2、交流汇报,感受情景:)再交流汇报,出示学生画出的课文内容(课堂)引导学生:比赛现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况,结合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想法。
预设:如果学生谈感受不到位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前三名、最后一个” 等词语感受小泽征尔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抓住“世界一流、国际水平、大师”等词语感受比赛的权威性和赛场紧张的气氛。
(3、指导朗读,想象场面:)通过刚刚的抓词语感悟,学生有了紧张的情感体验,这时,情绪急于迸发出来。教师再说“你能用朗读表达出这次比赛的高层次和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有了刚刚抓词语感悟的方法,又有了前面的情感积累,自然也就读得有感情了。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篇学生大略能够读懂”,因此本环节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以自学提示为导向,以学生品词品句、想象体验为手段,感受赛场紧张气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充分感悟小泽征尔的勇敢,对人物形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对事件背景的充分感知,又为学习第三自然段做了铺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揣摩想法,感悟“果断、勇敢”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以下策略突破本课的难点: (1、2、3、4)
1、比较阅读,了解“判断”过程:
面对突发情况,小泽征尔是怎么做的?
“考虑再三”是什么意思?换成“考虑很久”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找出词义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再三”是指考虑的内容 “一次又一次”,“很久”是指考虑的时间长。联系上文就知道现场情况不容他考虑那么久,必须马上做出判断,所以不能用“很久”,从而体会到小泽征尔的果断。
2、合作探讨,体会人物内心:
我这样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小泽征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考虑什么呢?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的合作探讨,学生可能考虑到如下几点:(出示:乐队演奏错了;乐谱错了;“我”指挥错了)
此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板书,教给学生采用排除的思维方法,(:重奏;一定;坚信自己)体会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与过程,了解他为什么坚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启发想象,感受赛场气氛:
就在他“考虑再三”时,会场上的气氛又如何?大家会有什么反应?
通过这一提问启发学生对赛场气氛的想象,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说出评委的反应。这时再利用教师评价语的导向性’巧妙引导孩子从观众、演奏者等不同角度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进入情境,感受赛场气氛。
4、三次引读,体会勇敢自信:
(1)通过以上的品读感悟,学生对干扰小泽征尔进行判断的外在因素有了直接感知,更深一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再巧妙’运用导语渲染气氛,进行三次引读(读出引读内容)
(2)在教师对人物形象高度概括的引读语中,学生对小泽征尔不畏权威、坚持真理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情感体验达到高潮,每一次的读的语气都会更加坚定。最后教师提问“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泽征尔?”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小泽征尔勇敢果断的人物形象。
【在突破课文难点的环节中,教师利用比较阅读的策略让学生发现主人公“考虑再三”的时间紧迫,利用合作探讨和教给学生“排除思维法”让学生明确主人公“考虑再三”的内容有条理,利用启发想象引导学生从观众、评委、演奏者的不同角度体验主人公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从这三方面,学生对小泽征尔坚持真理、勇敢果断的品质就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用心,明确夺冠原因。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以读代讲,感受评委用心。
然后,围绕着“这种素质”是什么?通过抓重点语句练表达的方式,再次明确夺冠原因,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随后,利用视频资料感受国际一流指挥家的风度,丰富学生对小泽征尔形象的感性认识。
最后,通过与另外两名选手比较,再次突出小泽征尔的果断与勇敢,从而深化主题。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精读感悟,(出示:一、二、三)学生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对课前所提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答案,此时就需要回到整体,对全文有整体感知,升华学生的对人物认识:(出示:四、小结全文,提升情感。)
通过整体读文,感受小泽征尔人物形象。继而又从不同角度谈感受,在说的基础上写想法,进行读写结合,这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文本情感上的提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写,体会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业的设计,目的是拓展阅读,丰富练笔。(大标题)
(作业)教师推荐阅读施雪钧写的《小泽征尔的坚持》,使得小泽征尔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丰满、更立体,这一环节还丰富了课堂的随文练笔,使学生练笔的内容更鲜活,兴趣更持久,使学生有话想写,有话要写。
师说说课稿 篇3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电子白板这一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
一、 说教材
1.教材体系
我说的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牛津小学英语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灵活性强。
2.教材内容
2B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a.学生能自由替换练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学生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学生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学生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学生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练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学生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 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学生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 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 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 做一做,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练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③ 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练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学生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 演一演,让学生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学生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学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学生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师说说课稿 篇4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四说"的说课模式。今天我准备: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理论根据将贯穿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五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类创作课型。本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变化彩印版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另外,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
2、课时安排: 2--3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合理的组织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彩印版画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③情感目标: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版画创作的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难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美的感受,对新的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直接的视觉感受。因此,教学开始时,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和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学会互动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学法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完全当作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做到学与连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版画制作过程的岩石,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了解彩印版画的结构特点,学会制作和运用,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环节:
(1)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2)深入认识彩印版画,充分感受版画的情感性、表现形及主观性等特征。
(3)在基于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怎样用彩印版画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感。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1、媒体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了怎样制作黑白纸变化。那么,你们还想知道版画的一些其它变现方式吗?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黑白纸版画和彩印版画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两种颜色,后者有很多种颜色)
②哪种版画比较美观?(彩印版画)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比较,大家可以看出,彩印版画要比黑白纸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版画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彩印版画
(二)展开: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1、媒体播放: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愿不愿意听呀?(播放音乐《一分钱》)
2、演示制作方法:看!老师现在手里就拿着一枚硬币,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怎么样?我要把硬币给他便到纸上去,你们信吗?(我在硬币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
3、师生互动:通过老师刚刚的演示,大家是不是也想动手做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直接用手在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具上涂上颜色,已在我事先备好的宣纸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4、出示范画:通过刚才你们高昂的情绪,老师知道了你们很喜欢彩印版画,那么,老师出示一张范图《母爱》,大家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总结特点:造型稚朴、色彩艳丽)
5、注意事项: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
6、学生构思: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出示范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7、教师小结:总结彩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三)深入: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按4人为一组分组合作制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2、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3、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彩印版画制作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结束:情感升华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彩印版画来表现美,那么,版画还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知道呢?同学们可可以课下查一些资料,下节课老师看谁知道得更多,好不好?
附: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彩印版画
流 程 : 听一听 看一看 做一做 评一评特 点 : 造型稚朴 色彩艳丽
注意 事项:: 划痕 固定 填色
步 骤: 画图 制版 印刷
师说说课稿 篇5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 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 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 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 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 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 4、4、 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 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 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七、课后反思
师说说课稿 篇6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第上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文。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同时这篇文章自身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同时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位。基于以上条件,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将第二课时定为“美文美教”,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的几点:
知识目标:熟读成诵并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丽、神奇和幸福。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说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通译课文,找出疑难问题,查找出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课作为文言文课程学习的重点科目,因此我准备采用三个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课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习惯。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始终抓住这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导入。ppt页面中呈现出桃花背景(图1),并播放歌曲《梦入桃花源》,要求学生思考歌曲中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歌曲停止后请同学们交换心得,同学们回答的可能有不同,但最终会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理想世界,世外桃源等等,如此便可引出本课,同时教师书写下板书(桃花源记),同时ppt背景(图2)变化为本课标题。
(二)作者介绍,对诗人初步了解
在这里我会对本课作者进行初步介绍(图3),但并不会过多的去探讨时代背景。因为一味的向学生说明时代背景就会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本课中的探讨的部分不断的去往时代背景上联想,我希望的是借助文章的彻底学习让学生们因为文章而去探索作者所处的时代,从而更加感受在动荡时期中力求的生活,更珍惜现在的日子。
(三)配乐朗读,促进理解
这一环节的出发点是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过由于本课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在字词理解上也会存在部分偏差,所以我首先会和学生一起梳理字词(图四),让同学们借助工具书来进行查询,培养解决事情的能力。接下来我会播放名师名家的朗诵,让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
(四)作品理解,文本翻译(图五)
在文言文学习中,作品的翻译是很重要的,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精神,这里我准备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同学们分组,共同完成翻译内容,若其中有组内不能完成的翻译,之后有班级共同完成,老师点拨,在整个实现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帮助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在每一段的翻译内容完成后,我会问学生这段内容中你发现了什么?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最后给予结论(图六)。
(五)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乐,乐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导学生从“美”“乐”“奇”三个方面走入文本,品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描绘。
由于学生是个灵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无拘无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写一段描绘桃源之美的文字。经过预习,课堂上学生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画面。在互相倾听中,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赏读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明,情节曲折,语言隽永。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体感知
在对文章的认真学习后,我会再让同学们回过头来想想作者究竟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才能写出如此的作品,我们最后再来和学生探究一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图七)。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图八)。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同时最后也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桃花源记的视频,设下问题这样美丽的桃花源,你希不希望能够居住在哪里呢?一辩论赛形式展开。
师说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能力目标:自读自悟,以读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个性化朗读、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科学求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三、说教学方法
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活教材,通过感悟朗读、拓展补白等方式,提升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紧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难、拓展学习、读读议议、读写结合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流程
课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环节:携问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考查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要引导学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环节是:精读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的畅意表达,灵活开展教学。设计了情境导读“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个个都很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得了零分,谁也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其实也是用心良苦的,谁来替他说说话?” 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
第三个环节是:延续话题,赞美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第四个环节是真情感言,情洒最好的老师。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写写学了本文的学习感言,从而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师说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说课,标签: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