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儿女》经典观后感10篇
《大河儿女》是一部由安建执导,陈宝国 / 赵奎娥 / 王同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生活日记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河儿女》观后感(一):陈宝国,不变的爷们
瓷、豫剧、烩面、黄河,《大河儿女》以上世纪20年代到抗战胜利为背景,从贺焰生和叶鼎三两个钧瓷掌门人的斗瓷开始,讲述两个家族数年的纠葛和分合。烧窑行里流行这么一句话:“贺家的窑、叶家的釉、邓家的型。”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贺焰生正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性情刚烈狂傲。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叶鼎三烧出“苍龙飞天”大盘获得博览会金奖,因为要挂一块“钧瓷魁元”的匾额,与贺焰生发生激烈冲突。在经历砸匾、斗瓷、封窑等连番交锋后,贺焰生和叶鼎三的“手艺人之争”走向了白热化。
在第一集的斗瓷情节中,剧情层层反转,悬念迭起:首先有叶鼎三的钧瓷获得洋人嘉奖,贺焰生不服而砸匾,并与叶鼎三约定以能够改朝换代的“龙凤盘”斗瓷,输者封窑离开风铃寨,有意思的是贺家并无龙凤盘,如何烧制成为悬念。在此期间,两家的儿女也互相刺探军情,悬念迭起。终到斗瓷之时,贺焰生如约拿出龙盘惊艳全场原以为稳操胜券,却万万没想到夫人告诉他凤盘遗失。贺焰生只得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对叶鼎三三拜九叩。镜头一转,原来竟是儿子贺青为了心上人飞霞偷出了凤盘。不少网友表示《大河儿女》的开头既有《闯关东》的大气象,又有《潜伏》的剧情反转引人入胜。
亮点演出
从《大宅门》《汉武大帝》到《原乡》,陈宝国饰演的角色大多凌厉霸气、气场强大。在《大河儿女》中,陈宝国延续其以往戏路,扮演执拗刚毅的河南钧瓷人贺焰生。他敢于砸掉洋人嘉奖的“钧瓷魁元”牌匾,烧出的钧瓷极品龙凤盘巧夺天工震撼整个风铃寨。当凤盘意外“遗失”斗瓷失败时,他也能信守承诺向对手下跪,可谓能屈能伸、一诺千金,贺焰生的那份自信、执拗和刚强对于陈宝国来说驾轻就熟。另外,陈宝国与夫人赵奎娥的夫妻档上阵以及与老戏骨赵君的同台斗戏也让不少观众表示看得过瘾。
■ 观众对话主演
观众:剧中有一场你和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大打嘴仗的戏,台词利落,有点以前演“北京剧”的味道,是高满堂的剧本还是你发挥的?
陈宝国:这都是高老师写的。我是京津语言太过束缚的那种演员,也许只有《大宅门》那种北京方言剧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比如一个拉长的“嗯哼……”用京腔也能整出个九曲十八转,满含京剧的神韵。但《大河儿女》是立足中原,讲的是河南人民艰苦斗争的事儿,如果用京腔就太不着调了。戏里边有很多方言,比如说“展展眼”,就是咱们北京话说的“喽一眼”,还有“孬孙”,这是骂人的话了;还有很多钧瓷行当里面的行话,像“宁可请你吃顿饭,不让你去窑上看一眼”,像“家有黄金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都是高老师剧本里写的。
观众:你扮演的贺焰生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陈宝国:高满堂笔下的男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白景琦是,贺焰生也是。他虽然有小人物的市侩、狡猾的小毛病,经常和叶鼎三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斗嘴,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不含糊。我刚才说过,从贺焰生身上能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日本人想要霸占龙凤盘,他怎么做的?他宁可摔了,宁可听个响儿,他也不会卖祖宗;日本人想侵略中国,他是怎么做的?小命都不要了。他不仅仅是一个烧窑人,更是中国人的脊梁,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
《大河儿女》观后感(二):亮点和槽点都很多的一部戏
三天看完,有亮点,也有很多槽点。
先说情节。整体上过于平铺直叙,几条线索,一条叶家贺家两家父辈恩怨情仇,一条两家小朋友搞对象,一条手艺人跟生意人,一条中二少年贺青同学放着好日子不过也不会斗争跑出去各种穿越。其中两家父一辈的线索很出彩,情节有起伏,人物性格也随着情节发展渲染的浓墨重彩。小一辈的故事一般,燕子这个人物塑造的有点愣了,一开始恐怕很多观众都会以为燕子要和关二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再说人物。邓掌柜、马警长、柴旅长等人物塑造的过于脸谱化,没啥意思。倒是邓太太这个人物有些出彩。俩窑主自然是最抢眼的角色。特别是贺老爷子,一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陈宝国又会把白景琦直接挪移到风铃寨,可24集看下来,感觉陈老师演绎的白景琦与贺焰生这两个人物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贺大少爷就呵呵了。不就读书多些吗,但脑子那么不好使,还夹带私货往启蒙读物里头灌党派价值,怎么片中所有适龄女青年都非他不嫁啊。
然后说叙事方式。在我看来这点是不足最多的。很多地方没交代,比如战地记者、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还舞大旗,比如战地记者怎么说好的采访结果舞大旗结果咱还是错了人家是去砍人的、比如关于三千骨灰罐烧与不烧的问题、比如炸瓷后贺与柴为何没进行有效沟通,等等,这些都有生硬的制造矛盾冲突的感觉。
最后说其他,很喜欢瓷器这个话题,看的出来制作中是下了功夫的,希望通过这部戏,我们能常常从手艺人的追求、匠人的劳动这样的角度赏析瓷器。
《大河儿女》观后感(四):赵锦焘演活“傲娇受”贺老二
文/芳菲小猪
在今年的荧屏上,堪称史诗级巨制的电视剧显然非《大河儿女》莫属。这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河南电视传媒联合出品的年度大剧上映之后收视便一路领先,令同时段的其他电视剧望尘莫及。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该剧讲述了黄河、钧瓷、豫剧这些中原文化的鲜活符号,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想一窥究竟。除此之外,陈宝国老师以及印小天、赵锦焘、李小冉等一众新生代明星的出色表演,也为该剧加分不少。
自古以来,河南便是一个奇迹发生之地,从逐鹿中原,问鼎中原这些成语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在《大河儿女》这部剧中,从一对儿钧瓷的“龙凤盘”为引子,牵出了一段横跨几十年的家族情仇、民族恩怨。与此同时,在这段史诗中还穿插了几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奇。而这几段爱情传奇的缔造者,就是印小天扮演的贺青和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对儿亲兄弟。尤其是赵锦焘扮演的贺家二公子,从爱唱戏的纨绔子弟到误入歧途成为黑帮大佬,最后又手使一柄青龙偃月刀助兄弟怒劈鬼子壮烈殉国。成为了全剧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陈宝国老师旗鼓相当的英雄人物,更加展现出了河南人那种重情重义,有礼有节的英雄气概。
说到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其实在剧中的开始阶段谁也不会想到他将来会成为英雄。因为贺晨最开始是一个只迷恋唱戏对其他事情一概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所以他更是被“腹黑攻”高有德用一把假的“蒋家班”青龙偃月刀就骗出了龙凤盘的口风。在观众看来,贺晨有些天真到了无脑的地步,对人欠缺防备。江湖阅历和生活经验明显不足。也就是个靠爹妈罩着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迟早是要闯祸的。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闯祸了。在电视剧的中期,出门学艺的贺晨因为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柴婉芬,误打误撞结识了曾经坑害过父亲贺焰生的仇人柴殿金,并加入了柴殿金的青帮成为杀手,杀了不少人。随着剧情的发展,贺晨获得了柴殿金的信任,并委以重任。最后柴殿金也死于贺晨之手,但这一幕恰好被柴婉芬看到,不能原谅贺晨的柴婉芬万分悲痛,隐身教堂之中,但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贺晨也来到了柴婉芬的教堂,两个天涯沦落人最终结成连理,化作一对比翼鸟。在这个过程中,贺青找到贺晨说服他帮自己一起杀鬼子,但是贺晨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想什么家国大义,只想为爱而活。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河儿女》中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和《来自星星的你》中金秀贤扮演的“都叫兽”可谓异曲同工。都有着一种外冷内热的“傲娇受”之感。除了对自己心仪的女神之外,对其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唯一不同的,也许就是和长相相对“娘炮”的叫兽比起来,赵锦焘要显得更man更爷们一些。尽管身在黑社会,但是在贺晨的心中,他其实还是风铃寨的二公子,对谁都是满腔热情,就好像对自己手下的小和尚和三辣子就看得出来。而且虽然做了杀手,但连贺青也知道,他的兄弟杀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在贺晨的内心深处依然良心未泯。只是在表面上,贺晨必须要冷酷得如同“傲娇受”一般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脆弱。
但是在这个纷繁乱世,谁又能随遇而安呢?好景不长,结婚还没有几天的柴婉芬便因为保护贺青和叶飞霞被日军杀害,此时万念俱灰的贺晨带着复仇之心,在会馆的堂会上扮成了他最喜欢的“关老二”,手拿一把青龙偃月刀趁人不备手起刀落将日军将领吉川砍死。随后,自己也死于日本兵的乱枪之下,但他的这一复仇举动,却完成了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所以他自己也一身解脱,欣然的到另一个世界和他最爱的柴婉芬相会去了……
剧中,赵锦焘扮演的贺晨和陈宝国老师扮演的贺焰生相继以身殉国。而他们两个人也正是全剧里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贺焰生代表的是钧瓷和钧瓷人的执着与坚持,而贺晨代表的则是豫剧与河南人的大无畏精神。别忘了,贺晨念念不忘的“关二爷”本身就是个傲娇到极致之人,但他也正是大忠大义的代表和豫剧之魂。所以,其实早在电视剧的开头,就已经预示了贺晨的性格特征和最后舍生取义的结局了!
当然,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在这部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举手投足之间,型男赵锦焘可以说是把贺晨身上的那种大义、讲理、有情的性格特点诠释的淋漓尽致。让贺老二这个“傲娇受”变得更加鲜活。而生活中的赵锦焘,其实原本就是傲娇受一枚。外表虽然俊酷,但内心却热情如火,平和且谦逊,让人非常想要亲近。
在《大河儿女》这部电视剧中,赵锦焘和陈宝国老师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从《钢铁年代》中与扮演同事姜德久,到如今扮演儿子贺晨,从中不难看出赵锦焘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能够扮演年龄跨度很大的不同年代的人物,而这,也是对赵锦焘全能演技的一种肯定。另外,在《铁梨花》中赵锦焘扮演的爱耍小聪明却总被坏人利用的栓子,以及《林师傅在首尔》中他扮演的金氏集团社长金高丽,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锦焘的演技如此成熟精湛,和能够不断与巍子、林永健、陈宝国这样的“视帝”上演对手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大河儿女》这部剧一改多年来人们对河南人穷、土、粗、俗的老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河南、不为人知的钧瓷和博大宽容的中原文化。这其中,赵锦焘和他扮演的喜欢豫剧、喜欢关公的“傲娇受”贺老二,绝对功不可没!
《大河儿女》观后感(五):《大河儿女》:文化底蕴是国剧的魅力所在
之所以韩剧在神州大地风行是因电视荧屏上充斥着烂剧、雷剧、神话剧,让观众无心追看;之所以全民追“星星”,是因我们没有依托自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一味的“堆星”,讲究大场面大制作。什么样的国剧才会有生命力?必要的前提是剧集有文化有深度,再凭借一俩出色驾驭能力的演员,三五实力明星,依托金牌编剧的作品而诞生的国剧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受观众追捧。
史诗级国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收视一直喜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自媒体上都引发了广泛讨论。这部剧由高满堂编剧,安建执导,陈宝国、赵君、赵奎娥、李小冉、印小天、张歆艺等实力明星加盟剧情节跌宕、悬念重重。剧中,陈宝国与赵君分别饰演钧瓷世家贺、叶两族的掌门人,两大戏骨同台飚戏。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他性情刚烈狂傲。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他身上体现了河南人的质朴与闯劲。
电视剧《大河儿女》的历史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讲述了河南儿女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立立下卓越功勋的历史故事,是一部河南人的奋斗持篇。相较于那些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的红色正剧和杀鬼子拼神技的抗战雷剧,《大河儿女》的创作特色则是行业剧与主旋律正剧的无缝对接,令人眼前一亮。它以小见大,以极富魅力又神秘的钧瓷为全剧切入点,不仅大大增强了该剧可看性,让观众借剧了解了钧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更以小见大折射了乱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破坏又复兴的坚韧历程。
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剧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儿女》是一部讲述河南人的故事的电视剧,并不仅指剧中无处不在的豫剧、钧瓷、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国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了解河南、读懂河南。该剧因为齐聚多重看点,既有钧瓷顶尖手艺人的过招,又有年轻人纠结的爱情;既有平民柴米油盐的小生活,又有保家卫国的史诗情怀,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捧。
演员方面,陈宝国可谓该剧的戏魂,有他的剧从不乏精彩。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从血性汉子、谦谦君子,到带着土气、霸气、匪气、痞气的各类人物,陈宝国绝对堪称电视荧屏上屈指可数的中年实力派。陈宝国饰演的贺焰生也上演了一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好戏。陈宝国的霸气和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大河儿女》传奇故事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首次以电视剧形式来展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以及其孕育的文明,该剧还首次全景展现了钧瓷从拉坯、上釉到烧制的制作流程,剧中还融入了豫剧的元素。黄河、钧瓷、豫剧堪称中原文化三大元素,以此为依托的《大河儿女》,在人文底蕴和气势上,可谓迈上了史诗剧的新台阶,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大气魄、大胸怀,该剧也被业界专家学者称为“升级版”的史诗剧。
《大河儿女》观后感(六):赵锦焘:我本文青一枚
赵锦焘说贺晨:我本文青一枚 误入江湖岁月催
在这部《大河儿女》当中,赵锦焘出演的贺晨在刚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十七岁的天真少年,他不爱瓷器,痴迷豫剧,和父亲贺焰生(陈宝国饰)的期许相差千里,然而却自得其乐,整天活在一出豫剧《单刀会》里,赵锦焘自述其实这个人物就是当时的“标准文艺青年”,因为生计不愁吃穿无忧所以执着地专注于个人爱好,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会发现,这部剧大部分的看点都会落在贺晨这个人物身上,随着他离开风铃寨来到省城戏班学戏开始,这个人物将一步步步入残酷又复杂的命运当中,他进入了江湖加入了黑帮,爱上了仇人之女,在这个人物身上即将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命运反转”。
赵锦焘演贺晨 “重演我的少年时代”
赵锦焘之所以接下贺晨这个角色,除了这个人物跌宕的命运鲜明的性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刚开始的十几集戏份当中,贺晨前十几集的经历和赵锦焘本人颇为相似,演起来就好像把自己的青春期又重新经历了一遍似的,因为赵锦焘自小和剧中的贺晨一样,也是无限地痴迷于表演,自己也曾经像贺晨一样,在家里一个人念台词,一个人演戏,在青春期的时候赵锦焘也曾经为了这个爱好而叛逆过而坚持过,由此才真正走上了演艺的道路,所以这一次出演贺晨这个角色,着实令赵锦焘感慨良多,好像重演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大河儿女》观后感(七):赵锦焘将出彩进行到底
(文/小义大道)
年代剧因厚重的历史感、又因观众对其有着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的记忆而充满好奇感,所以一直备受追逐热捧。在众多年代剧中,《大河儿女》除了那份以历史为蓝本和经久不衰的风云故事为宏观背景,更有着一份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和一类普通匠人的罕有精神!
《大河儿女》书写的是那些个河南人的一生、展现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间的传奇往事。以河南钧瓷文化为依托,通过家族变迁,道尽悲欢离合。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亲情爱情民族情熔于一炉的故事让观者是欲罢不能。在一段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段落中,不仅能见识到河南钧瓷的制造工艺,也通过岁月沧桑中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向人们传递出了河南人作为“大河儿女”其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大河精神”!
大河精神的诠释与刻画,离不开剧中几位形象饱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在如此一部有血有肉的年代剧中,也正是贺、叶、邓三家人的感情交织与时代变迁中人物性质转变,铸就了那些铮铮铁骨的故事。三家的男人尤其各色,相比顽固职守、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贺焰生;老实本分、执拗孤傲、外冷内热的叶鼎三;背信弃义、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邓绍光;文质彬彬、生性懦弱、忧国忧民的贺青。贺晨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屈能伸的气概,讲义气、求上进、舍其我的精神,似乎更能全面而又鲜明的诠释大河儿女的那种“大河精神”,剧中三经反转的人生命运,也成为了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
在《大河儿女》这部戏中,前半段的贺晨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天真少年,他不爱瓷器,痴迷豫剧,成天唱关公、舞大刀,崇拜蒋家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冠上“关公”之美名。活在一处豫剧《单刀会》里的他,不但没有接下父亲的那门好手艺,还“没有头脑”的被高有德用把假刀就从其嘴中套出“龙凤盘”的秘密,而且还险些让龙凤盘被窃。当然,从他那句“要是我爹手里没了龙凤盘,就不会招惹这么多是非,我爹也不会再有麻烦。”能看出这位少年质朴、无邪的美好心态。他可以没有举世闻名的龙凤盘,但不能没有亲生亲养的爹娘,不求声名财富只求安稳生存。可以说,此时的贺晨是不愁吃穿无忧所以执着专注于个人爱好的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而赵锦焘在诠释这样一个懵懂少年的单纯与天真时,表情、动作的精准拿捏让角色毫无违和感,将一位“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形象表现得非常贴切、到位。更何况,现实中的赵锦焘已是三十多岁且娶妻生子的超级成熟性男人,在年龄差和生活状态如此之大的少年角色塑造时,依旧将那份天真烂漫、飞扬跳脱表现得异常自然。并且赵锦焘本人也并没有豫剧功底,但在剧中他所表现的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尤如一位专业的戏子。不管年龄差亦或是无专业功底,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取之于赵锦焘用自己成熟的演技将之弥合而过。
剧情推展中,贺家频受势力欺压让天真少年慢慢开始有了一股阳刚之气,赵锦焘时而的表情显露、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转变。而真正让贺晨心灵开始受到第一次大转折的是那一次的开封行。贺焰生叶鼎三带着贺晨去开封为七十二窑正义打官司,在柴殿金的鸿门宴上,亲眼看着父亲喝下子弹汤;司令部门前目睹贺焰生的滚钉板、叶鼎三的刀插胸膛,父辈淋漓的鲜血让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震撼,从而使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在那个强权就是理、就是法的时代,面对积恶成仇,他表现出了一股傲气和勇气,决定独自闯荡一片天地。
在开封的闯荡,虽没有大的成就,但让这位人物从根上有了自立的本色。而愿当扫帚小子的贺晨,其力求上进和隐忍的状态,赵锦焘将之表现得也极为撼动人心。阴差阳错的遇到柴婉芬后,贺晨的命运开始了第二次大的转折。他挨了刀、弃了戏,虽然狠狠的对着柴殿金说过不会成为他那种欺压人的恶势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最终还是忍辱负重的跟着柴殿金干起买卖。此时的贺晨在人物状态上有着明显改变,与之前期的少年心性,取而代之的则显成熟与沉郁。在这种有递进、有层次的人物状态变化中,赵锦焘以神态、对手戏等细节中将那种阴狠释放得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与陈宝国的那场戏,作为父亲,来开封看见自己的儿子走上邪路而捆绑其想杀之,父子二人对酒话谈,充满了男人味。赵锦焘将贺晨此时的邪气与狠辣表现得霸气十足,就算在老戏骨陈宝国面前也没有失去人物的光彩和气度。
当然,在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上,显然不能将其止于灰色的人物状态。贺晨的第三次大反转在于最后为国为民投入革命,这个阶段的贺晨放下了个人恩怨之小事,懂得爱国爱民,在国难之前敢于扛起抗日大旗,不但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剧中许多人物的命运,成为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也真正成为一次他心目当中的“活关公”!赵锦焘凭着娴熟演技将贺晨最后阶段的忠义、勇武之霸气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贺晨这样一个性格色彩鲜明、命运辗转反侧的人物表现上,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可以说是奉献了他演绎事业以来最精彩的一次表演。也是把贺晨这个亦正亦邪至情至性可歌可泣大起大落的角色演绎到了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境界。让观众看了之后对这个孩子真是又爱又恨、又怜又气、又敬又佩!在他身上那种种命运翻转的情节,更是让人看着揪心,几乎时时处处每一次出现都能牵动观众的心弦。这其中,既有赵锦焘卓越演技的功劳,更主要的是他对这个角色的解读和领悟,完全把自己置身其中,所以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让观众看了也更真实,更接地气。
有曰“乱世出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是因为他将这俩名句有着生死诠释。《单刀会》串起了贺晨角色形象,前后呼应的剧情安排,更让观众对贺晨的遭际唏嘘不已,印象深刻!赵锦焘可圈可点、令观众过目不忘的塑造,必定会在2014电视荧屏上留着最值得铭记的角色人物之成绩。
通过这一次在《大河儿女》当中对贺晨这样一个极具浓墨重彩人物的演绎,让大家更鲜明的记住了他这个演员。而相比赵锦焘之前一些角色的诠释,贺晨这样一个极致性较强的人物刻画,也使得他在表演事业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相信,赵锦焘必会将这份出彩的表演,进行到底!
《大河儿女》观后感(八):大河儿女 中华儿女
片中有关钧瓷的情节都很好看,,男女感情戏很老套,啰嗦,基本快进,有些人物在情节中有始料不及的感觉,岳红的出场让人一下子想起了白毛女和原野里的地主婆,恐怖的感觉,谁成想是一个极好极好的当家人,还有她的儿子邓明轩的出场与结束,都很出乎意料,只是结束的太可惜了,贺晨这个人物很精彩,还能诠释的更饱满些,整体片子剪接的有些地方突兀,但也可以忽略不计,少些男女的感情戏就更好了,如果要求不太高,这片子值得一看,年轻的女演员选的都不好,表演也不出彩,女演员都太丑了,柴婉芬的扮演者李正彦琦一副僵尸牙尖鼻子 太恐怖了,她的戏基本都是快进不看,李小冉的面相就是苦像,难怪很多年半红不黑,见过真人,跟屏幕上截然不同的长相,真是巴掌脸,也不丑,但在镜头里真是不漂亮,男演员的表演都很出彩,吹喇叭的土匪扮演者冯雷,留下许多惋惜与伤感的邓明轩的扮演者孙一明,,陈宝国近几年的戏才脱离了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曾经也是许多年里的表演都是一个调调,近三两年的戏就好太多了,能诠释出不同人生里的人物,比与他同时代的男演员强多了……另外,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执政党过去,现在和将来,想在中国地面上横行霸道的都是白日做梦,中国和中国人都不是好惹好欺负的,……用最爱的一首歌中的歌词表达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大河儿女》观后感(九):通过钧瓷展示传统文化的艰难现代历程
或许是当初《大宅门》太过于成功,陈宝国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接下来拍了《大宅门1912》还不过瘾,于是又有了这部《大河儿女》。尽管从中药转向制瓷,但是其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内涵却仍然韵味十足。客观地讲,传统手式艺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辛,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又是一部战争史的情况下,能保存传统文化的火种实属不易。同时,传统手工艺在其精湛的技艺传承中,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机制,而这些机制反过来又成为它们的文化特色,在这场近代转换中,传统手工业者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技艺的流程,还有因为这些技艺而形成的生活方式。
由金牌编剧高满堂进行剧本创作,安建执导, 陈宝国夫妇、李小冉、印小天等担纲的《大河儿女》取材于河南名瓷钧窑复兴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一段传统手式艺复兴的艰难历程。其实早在《大宅门》中我们既已经看到传统工艺给从艺者的巨大影响力,它不仅是一项技术,还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是民族传统的凝聚。《大河儿女》中的钧瓷同样如此,它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从某种程度上说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大河儿女》一开始即切入到传统文化的内部,叶鼎三(赵君)代表钧瓷参加京都世博展荣获金奖,回国后获嘉奖“钧瓷魁元”却引来同行贺焰生(陈宝国)的砸场,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内部的竞争与行业规矩对工艺本身的制约,而斗瓷之后对败者的严厉惩罚则进一步可见这种内在的文化压力。或许对传统手工艺来说,它们的生存境遇一直如此,在压力中生存发展,最后也成为了这压力的一部分。
而关于龙凤瓷的传说,则使得钧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甚至演化为一场现实的灾难。或许不仅钧瓷,差不多任何一项手工艺都有类似的传说,这些传说将该手工艺推向了巅峰,但同时也在神化它们,最终使得成为神坛的一部分。而不一小心,从事该行业的手工艺者就有可能成了这一神坛的祭品。
《大河儿女》沿袭了历史体裁的基本故事构成方式,通过贺、叶、杨、邓等家族的兴衰及主要人物悲观离合的一生来纵向把握钧瓷的近代历程。围绕近代的这场变革并不仅是人物命运的变革,同样是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于钧瓷来说,要想传承这一技艺就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然而从民国到抗战再到建国,其中的变化太过复杂,身处历史中的个体并没有足够的眼光来紧跟时代的步伐。其实,任何时代都没有谁能完全看透历史的走向,而所能作的只是每人根据自己的内心准则行事:坚守自己所坚守的,放弃自己要放弃的。
在历史的硝烟中,有人成了英雄,有人成了烈士,还有人成了汉奸。正如萨特所言:英雄是自己成为英雄的,懦夫是自己成为懦夫的。每一条通路都是自己的选择结果。然而,无论如此,当硝烟退尽,传承千年的钧瓷再次放射出它永恒的光彩,这或许就是《大河儿女》所展现出的最核心的文化魅力。
《大河儿女》观后感(十):(转) 《大河儿女》主要人物小传
贺焰生: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这部剧,写的是一个河南人的一生,写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间一段往事的传奇。
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作为河南人形象代表的平民人物贺焰生,以烧制钧瓷、经营自家的瓷器作坊为生,虽然人人称他为“贺窑主、贺老板”,但是在拥有七十二窑的“风铃寨”,在因出产优质钧瓷而名动天下的“三河县”一带,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个手艺人。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手艺人,继承了祖传的烧窑技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打破自古以来“钧不盈尺”的宿命,烧出一尊钧瓷大鼎,来告慰祖宗。
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手艺人,生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身不由己地被推到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从而演绎出了一段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剧中的贺焰生——
因为性格刚烈,在与风铃寨另一家窑主叶鼎三“斗瓷”中意外失手,愿赌服输,要离开风铃寨,永不烧窑;
因为嫉恶如仇,与三河县有名的大瓷器商邓绍光结下仇怨,围绕烧瓷与卖瓷以及对钧瓷的挚爱与痴迷,展现了不同的理念斗争;
因为机缘巧合,无意中一窑烧出了“龙凤盘”,竟引得各路军阀、土匪、警察、政客、商人、日谍垂涎三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
因为家族宿怨,他和叶鼎三分分合合,最终成了欢喜冤家;
在贺焰生的身上,无不闪现着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河南人所拥有的独特品质,为讲一个“义“字,他被贪婪的军阀高高吊上了旗杆,九死一生;为争一个“理”字,他在省府衙门前赤身滚钉板,用淋淋的鲜血来为风铃寨七十二窑求生存;为酬一个“情”字,他毅然走进鬼门关,陪叶鼎三一起坐牢,生死与共;为传一个“技”字,他摈弃门户之见,打破清规戒律,把一身烧瓷绝活传给了非亲非故的“贺大河”。
在艰难的生存坏境中,河南人从来不是鲁莽武夫,贺焰生也不例外,他在与柴殿金所代表的军阀、以邓绍光所代表的买办商人以及与加藤所代表的侵华日军的斗争中,智勇兼备,屡屡挫败他们觊觎龙凤盘和钧瓷大鼎的阴谋。
但河南人是有血性的,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在面对日寇的铁蹄与刺刀,“义、理、情、技”都无法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时候,他最终选择用生命来殉“道”——投身大鼎与日寇同归于尽。
叶鼎三: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钧瓷烧窑世家,风铃寨七十二窑窑主之一。
烧窑人中间流行这么一句话“贺家的窑、叶家的釉、邓家的型。”叶鼎三与贺焰生从小一起长大,他凭借祖上传下来的烧窑技艺,尤其是调釉的技艺,暗中不服贺焰生,两人常常较劲。但因叶鼎三生性懦弱,贺焰生往往都占了上风。
但是自从叶鼎三烧出了“苍龙飞天”大盘,而被邓绍光送到东京博览会获了金奖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家里要挂一块“钧瓷魁元”的匾额,他与贺焰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叶鼎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人的韧劲与执拗、孤傲的品格,如他在发现贺焰生烧出了“龙凤盘”之后,砸锅卖铁也要自己烧出一个;如他在贺焰生被柴殿金吊上旗杆,命悬一刻的时候,抡起了大锤,但不是砸向柴殿金,而是砸了自家的窑,这种“自虐”式的抗争更让人心灵震撼。
叶鼎三的“义”,反映在贺焰生滚钉板的同时,他扎向自己胸膛的那一刀;他的“理”,更多地表现在烧窑技艺和因儿女婚事与贺家的“争理”上;而“情”则显得更浓更醇,例如,在贺青被军阀通缉的关键时刻,起先反对贺青跟自己女儿飞霞来往的叶鼎三,毅然破了祖宗规矩,让贺青藏进配釉密室,化解了危难。又是他,几次三番暗暗救了贺家。
外冷内热、老实本分的叶鼎三在剧中虽然屡次被邓绍光所挑唆、利用,但他始终坚守内心的善良,跟贺焰生由尖锐对立,到互相尊重,再到生死与共,展现了一条完整的人物成长轨迹,使得他在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最终跳出了技艺之争的小圈子,把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邓绍光:男,出场年龄三十八岁。
“三河县”上大名鼎鼎的瓷器商人,“钧宝斋”瓷器店的掌柜。
邓家祖上原本也是烧窑的,凭借在瓷器造型上的优势,与贺家、叶家齐名,后因有人坏了烧窑规矩,邓家从此离开风铃寨,不再烧窑。
邓绍光对钧瓷的喜爱,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经营着“钧宝斋”,见多识广,结交了不少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他了解外国洋人对河南钧瓷的喜好,他也知道“龙凤盘一出,就要改朝换代”的传闻对抱有野心的军阀来说意味着什么。
跟贺焰生和叶鼎三相比,邓绍光算是有文化的人。但是,他走的却是一条邪路。
邓绍光这个人物在剧中有两次大的人生转变。起先他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断挑起叶家与贺家的争斗,虽然手段卑劣,但还仅限于烧窑技艺门户之争以及他垄断钧瓷销路的野心,例如,在得知了贺家有“龙凤盘”之后,他先是要买,买不成就偷,偷不成就抢。这一阶段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
随后,军阀柴殿金的介入,让他觉得有恃无恐。但是,作为有钱的商人,他也饱受军阀的敲诈和欺压。直到他投靠了日本文化间谍加藤,他便从一个商人,彻底变成了日本人的买办和走狗。
邓绍光对于钧瓷这一民族瑰宝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得不到的,你们也别想得到。”
因为他有文化,所以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坏事都能找到理论依据;因为他对钧瓷痴迷,所以他一直乐此不疲地对贺家、叶家施展一个又一个阴谋,设下一个又一个圈套。但是由于两家人的抗争,到头来他总是落个鸡飞蛋打,而自己也一步步走向了覆灭的深渊。
贺青:男,出场年龄二十左右。
贺焰生的大儿子,省城国立高中的学生。
贺青作为大革命时代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在上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革命党人杜一鸣的启蒙,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积极投身于大时代的革命洪流。
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相反,他是风铃寨唯一一个在省城上高中的学生,这一点不仅让贺焰生感到自豪,也让整个风铃寨的烧窑人都以他为骄傲。他是一个书生,而且是一个多情的书生。
因为两家人的公开反对,贺青和叶飞霞的恋情是隐秘的,两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彼此相爱来改变家族门户之间的对立。
贺青因撒传单被军阀通缉,在逃回风铃寨后,又遭到邓绍光与警长马继先的追捕,不得已浪迹天涯。在饥寒交迫之中遇到了好心的六姑,从此他成了黄河上的一名纤夫,经历了长期的风餐露宿和闯荡激流险滩的磨练,他逐渐变得成熟与坚强。在目睹了杜一鸣被捕之后,他组织六姑等一帮纤夫们劫了法场,跟随杜一鸣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他的救命恩人、一直暗恋他的六姑却倒在了他的怀里。
贺青参加过察哈抗战,杀过日寇,坐过国民党的大牢,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飞霞的爱是真诚的,在六姑对他敞开胸怀的时候,他想的依然是飞霞。可是等他满怀愧疚安葬了六姑重回风铃寨时,飞霞却已经嫁给了邓绍光的侄子邓明轩。命运的阴错阳差使飞燕成了他名义上的妻子,而飞燕又在千里寻夫的路上落入了土匪的魔爪……
贺青是被反动军阀逼迫着走上革命道路的,感情的磨难使他变得意志更加坚定,最终成为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
贺晨:男,出场年龄十七岁。
贺焰生的二儿子,性格活泼开朗,从小喜欢唱关公戏,舞枪弄棒,最崇拜的人是祥符调蒋家班人称“活关公”的蒋福顺,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冠上“关公”的美名。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因父亲让他烧窑继承祖业的期望与自己想当“活关公”的理想不相符,所以逐步变成了一个性格叛逆的人。同时,贺焰生的滚钉板、叶鼎三的刀插胸膛,父辈淋漓的鲜血让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震撼,从而使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强权就是理、就是法。
他不愿在风铃寨烧窑,跑到了省城学戏,为求生存入了青帮,成为帮主柴殿金手下第一杀手,以冷血嗜杀在帮会中迅速树立起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但是,在与柴殿金的女儿柴婉芬相恋之后,他便具有了双重性格,一方面对柴殿金讲江湖义气,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单纯多情的柴婉芬面前要装出经商求上进的形象。
贺晨的两幅面孔,骗得了柴婉芬、骗得了贺焰生,但却骗不过自己的良心,当他得知柴殿金投靠了日本人时,他的偃月刀便染上了这个汉奸的鲜血,最终,为给惨遭日军蹂躏的柴婉芬报仇,他借唱戏的机会,斩杀了加藤……
叶飞霞:女,出场年龄二十岁左右。
叶鼎三的大女儿,因她娘去世得早,叶鼎三把她当儿子养,期望她能够顶门立户继承祖传烧窑技艺。
她真心爱着贺青,总是在下意识地以贺家儿媳的身份自居,例如,在贺焰生要举家迁出风铃寨时,是她跪在马车前把贺家人接了回来;在贺青遭到追捕时,又是她冒着风险把贺青送出了风铃寨。
但是,在叶家受到邓绍光的逼迫,即将在风铃寨无法容身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拯救家族的责任,放弃了自己跟贺青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嫁给了因抽大烟而毁了身体的邓明轩,成了邓家的少奶奶。
叶飞霞性格刚毅,为人聪慧,办事果断。作为邓家的当家人,她多次识破了邓绍光图谋家产的企图,暗中资助水东游击队打鬼子,并最终配合贺青,出色完成了刺杀吉川的任务,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六姑:女,出场年龄二十岁左右。
一个侠骨柔肠的传奇女子。
她原本是铁路工人的女儿,父亲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在大罢工失败之后,按照父亲的遗嘱,带领逃脱出来的一帮铁路工人,在黄河滩上以拉纤为生。也由于这个缘故,她这个弱女子无形中竟成了一帮拉纤爷们的主心骨。
她救贺青纯属偶然,但随后被贺青所吸引,在同甘共苦中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她的关爱下,贺青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磨砺出了坚强的革命意志。
六姑的身上无不显示出侠义的风范,尤其是在得知杜一鸣被捕之后,她率领纤夫们跟随贺青积极营救,并设计劫法场成功营救出了杜一鸣,而她自己却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黄河滩上……
叶飞燕:女,出场年龄十八岁左右。
叶鼎三的二女儿,是个心灵手巧,性格活泼开朗的姑娘。
她内心单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还有点任性。例如,为了阻止自己的老爹跟贺焰生斗瓷,她擅自辞退了自家窑上的把桩师傅,生生毁了一窑的瓷器。
她情窦初开,竟然偷偷爱上了自己姐姐的恋人,但她知道,贺青一直把她当妹妹,而她也衷心祝福姐姐跟贺青的幸福。
当看到姐姐嫁给邓明轩时,她又为贺青感到委屈和不平,她暗自发誓要把自己的爱和姐姐的爱统统都给贺青。
她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贺青坐牢之后,在探监回来的路上被土匪黑杀狼所劫持,被逼迫着当了压寨夫人,随后便生下了大河。直到贺青出狱后,收容、整编了黑杀狼的部下,她才与贺青再次重逢。
面对黑杀狼,她曾刚烈地抗争,甚至在临产时以自己性命来要挟黑杀狼,只为能够自由的见贺青一面。同时,在贺青收编黑杀狼这股武装的过程中,她又起了关键作用。
尽管贺青对她的经历并不计较,尽管贺青努力用感情来淡化她心中的伤痛,但是面对贺青的真诚,她满心的愧疚。
在一次捣毁日军军火库的战斗中,贺青的游击队遭到了日军的合围,危难关头,飞燕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战友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
柴婉芬:女,出场年龄十七岁。
开封静宜女中的学生,军阀、青帮头子柴殿金的养女。
在她两岁时,父母被柴殿金误杀,因柴殿金的一点愧疚之心,她便成了柴府的大小姐,而她本人则对幼年的事情一无所知。在与贺晨相识后,贺晨说什么她信什么,丝毫没有察觉贺晨的另一面。
她的世界是纯净的,她生活的范围基本上是学校、教堂和琴房。爱情占据了她整个身心。
她也喜爱戏曲,共同的爱好使她与贺晨相识、相知,作为一名思想单纯的女学生,贺晨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侠气与霸气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她生活在自己美好的梦境里。
所有这一切,在她发现贺晨是自己的杀父仇人那一刻完全破灭了。她由此变得偏激和自弃,生活在痛苦与矛盾之中,她也想忘记仇恨,做贺晨的新娘,可是却在新婚之夜拔出了匕首……
柴婉芬爱的盲目、恨的盲目,没有发现贺晨“邪”的一面,是她犯的一个美丽错误,而看不清柴殿金的真面目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她的死,成为了贺晨心中永久的伤痛……
常月娥:女,出场年龄四十三岁。
贺焰生的妻子,她年龄比贺焰生大,属于“女大三抱金砖”。
她朴实、贤惠、通事理,是非恩怨都看在眼里,一碗水端的平。多次劝导丈夫要跟叶鼎三和解,竭力想成全贺青与飞霞的婚事,为了家庭的平安她使尽了浑身解数。在贺焰生与叶鼎三斗瓷的过程中,她先是劝阻,劝阻不成便跟贺青合谋藏起了凤盘,从而保全了叶鼎三。
她也有刚强的一面,在贺焰生被柴殿金吊上旗杆的时候,她选择跟丈夫一同赴死;她默默地支持贺青投身革命,她慈爱地把飞燕的儿子大河抚养成人;在日寇囚禁她以逼迫贺焰生时,她宁死不屈……
柴殿金:男,出场年龄四十左右。
军阀、青帮头子。他是一个变色龙式的人物,先是袁世凯的童子军,后是张作霖手下旅长,其间又投靠阎锡山出任开封镇守使,在军界失意后,回到青帮独霸一方。
为了能够得到用以改朝换代的“龙凤盘”,他不择手段地逼迫贺焰生一家和风铃寨七十二窑。作为一介武夫,柴殿金对钧瓷一窍不通,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巴结这个大帅那个大帅,以便自己官运亨通,出于这个目的,他跟邓绍光之间达成了一次又一次金钱与权利的交易,而每一次交易都给贺焰生和风铃寨带来了巨大灾难。
柴殿金退出军界之后,在婉芬面前以慈父的面目出现,决不让她知道自己在青帮所干的任何事情。在见到贺晨之后,他便有预谋地一步步把贺晨培养成了一名冷血杀手,用他的话说“贺焰生,我斗不过你,我收了你儿子,让他接着跟你斗。”
日寇全面侵华以后,柴殿金原本是持不合作态度的,这一点让贺晨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但是,日军对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一个治安军司令的头衔又勾起了他重新掌握枪杆子的欲望,最终投靠了日本人。由此,他跟贺晨之间便产生了新的矛盾,展开了新的较量,在“第四胡同”事件中,柴殿金因为出卖帮众,被贺晨斩杀。
吴德生:男,出场年龄六十岁。
怀才不遇的老秀才,在风铃寨开办私塾,德高望重。
吴德生是风铃寨各家窑口兴衰的历史见证人,对光绪三十四年因“龙凤盘”的传说而给风铃寨所带来的那场巨大灾难记忆犹新,他积极调解贺也两家的纷争,不愿看到贺焰生因争强好胜而泄露家中秘密,更不愿看到当年袁世凯血洗风铃寨的悲剧重演。可是,面对强权,他无能为力。
加藤:男,出场年龄四十岁左右。
日本文化特务,早在日军侵入中原以前就来到了三河县,以樱花洋行商人面目出现,他是研究瓷器的专家,来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宋朝钧瓷官窑遗址,借以证明日本的濑户古窑才是钧瓷的正宗,以此来篡改钧瓷发展的历史,一笔抹杀中国人对钧瓷发展的贡献。
他是个学究型的侵略者,对贺、叶、邓三家恩怨了如指掌,知道贺焰生和叶鼎三都有恢复钧瓷古制的能力,所以他联合邓绍光,从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日军进占开封后,他恢复了特高课高级顾问的身份,一方面拉拢收买柴殿金,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地逼迫贺焰生和叶鼎三,企图掠夺贺焰生成功烧制出的钧瓷大鼎,把它作为敬献天皇的礼物。在贺焰生以身殉道时,他侥幸逃脱了炸弹的袭击,却死在了贺晨的刀下。
高有德:男,出场年龄三十五岁。
邓绍光的心腹、“钧宝斋”的管家,叶鼎三的小舅子。
高有德是个奴性十足的人,虽然跟叶鼎三有亲戚关系,但是在邓绍光施展阴谋的时候,往往都是他跑在前边。他的为人就像剧中的台词一样,名叫“有德”,其实无德。
他生性蠢笨,却总喜欢耍点小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邓绍光招惹了不少麻烦。
在贺焰生死后,为虎作伥的高有德被愤怒的叶鼎三一斧头劈碎了脑袋。
杜一鸣:男,出场年龄三十岁左右。
开封国立高中的教书先生,革命者。是他启蒙了贺青,引导贺青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
他先是贺青的老师,后又是贺青的战友,参加过察哈抗战,在日军大举入侵后,他成为中共水东根据地的领导,与贺青、飞霞一起在黄河沿岸与日寇展开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马继先:男,出场年龄三十六岁。
三河县警察署警长。
生性贪财好色,在邓绍光的收买下徇私枉法,成为搜捕贺青、杜一鸣,欺压风铃寨各家窑主的帮凶。
日军入侵后,三河县政权土崩瓦解,马继先却没有投靠日本人,而是辗转进入了国民党军统,但是,在贺青和飞霞执行刺杀血债累累的日本特务吉川的行动中,由于贪生怕死,致使飞霞身负重伤。
在贺晨刀劈加藤的事件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马继先死于日军的乱枪之下。
邓明轩:男,出场年龄二十五岁。
邓府的大少爷,邓绍光的侄子,邓老太太的独养儿子。
邓府是三河县有名的大户,邓明轩的父亲跟邓绍光兄弟反目,因为去世的早,邓府虽然富甲一方,但常常受邓绍光的欺负。
邓明轩早年因一场大病,被邓绍光在药中暗地里加了鸦片,所以吸毒成瘾,成了远近闻名的瘾君子。但是他内心善良,也真心喜欢飞霞,因为身体不济,常感觉亏欠飞霞。
他是邓府唯一的男人,觊觎邓府家产已久的邓绍光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虽然飞霞和邓老太太处处留心,但百密一疏,邓明轩还是被邓绍光和加藤等人合伙害死了。
对飞霞一往深情的邓明轩在临死前办了一件蠢事,为了得到邓绍光从此不再找飞霞麻烦的承诺,他把祖传的一幅《大宋官窑遗址图》交给了邓绍光,从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若不是贺焰生与叶鼎三及时出手保护,加藤的阴谋就真的得逞了。
邓老太太:女,出场年龄五十八岁。
邓明轩的母亲,邓绍光的嫂子。
在丈夫死后,她抚养着邓明轩,守着邓府的一份家业,时时都在提防着邓绍光,直到飞霞嫁入邓府,她才如释重负。
邓老太太是眼明心亮的人,邓绍光的所作所为令她不齿,在邓绍光逼迫叶鼎三的紧要关头,是她出于对邓绍光的憎恨,也出于对自己儿子的爱,三番五次找上叶家,说服飞霞嫁给邓明轩。
在飞霞嫁入邓府后,她完全放权,把家业统统托给了飞霞,给了飞霞应有的尊重和信任。邓明轩死后,她把飞霞当成了亲闺女,默认了飞霞跟贺青的来往,支持飞霞资助抗日游击队。
在加藤带领日本宪兵来抓捕飞霞和贺青的危急时刻,不愿成为飞霞累赘的她,在成功掩护飞霞贺青脱险之后,独自坐在当院,对扑空的敌人报以轻蔑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