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档案:孙红雷---- 我从来都不会收敛自己
发布时间:2021-09-04 14:32:21
孙红雷正在甘肃拍张艺谋的贺岁片《三拍案惊奇》,6月12日,他凭借《潜伏》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影帝奖。生活中的孙红雷,绝不是《潜伏》里余则成式的角色,更像是《半路夫妻》中的管军和《梅兰芳》里的邱如白。他告诉《外滩画报》:“这两个人一结合就比较像我的本色。”
走出《潜伏》,孙红雷就不是余则成。5月的一个午后,孙红雷穿着粉红色的绿束条纹T恤,宝蓝色白大花大裤衩,一双白色球鞋,鼻梁中间镶着闪钻的墨镜,浑身花花绿绿、大咧咧地走在苏州河边。
经纪人王驿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说:“快,把这个带上!”帽子很快就被扔回来。孙红雷穿着大裤衩在上海弄堂里已经晃悠了好几天,他把这当作是另外一种嚣张:“我才不在意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咦,这不是孙红雷吗?他怎么能穿成这样!”
5月,他在上海和林熙蕾拍摄喜剧影片《窈窕绅士》,扮演一位没什么品位的老土暴发户,还要装出品位追求林熙蕾。媒体口中的这位“戏霸”,向来行事张扬、气场足、气势强,但这会儿说话的声调明显低了,不紧不慢,像文火炖汤。
自我膨胀?“入行都这么多年了,咋膨胀?艺术无止境”;
幽默感?“不知有没有,反正演演看”;
喜欢我?“我很清醒,你喜欢的是我的角色,不是我”……
孙红雷是39岁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入行11年,是新一代中国内地演技派演员;他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保罗眼里的“东方第一坏小子”,是内地影视剧里最抢手的“硬汉”。在过去大多数媒体记者的印象里,这个地道的东北汉子说话坦率,还有点人来疯,激动起来会手舞足蹈,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脸也跟着冒红。
孙红雷知道别人怎么看他,“这家伙开始装大尾巴狼了。但这不是收敛,是长大成熟了。”孙红雷和记者较劲说。
孙红雷不是余则成
给孙红雷借服装,本报时装编辑特别准备了一副黑框眼镜和深褐色短风衣,因为他喜欢《潜伏》里的余则成,这身打扮显得斯文、内敛。
这身行头和另外一件深蓝色西装都被否定了,颜色太深了吧,不合适,孙红雷一边照镜子一边自语。贴身助理的包里时刻为他准备着两副眼镜,一副平光黑框眼镜、一副墨镜,试戴之后都不满意,他就盘问:“我自己那件灰色有亮片衣服带来了吗?”
孙红雷喜欢对比鲜明的颜色。穿衣打扮如此,演戏的重口味亦如此:色彩浓烈、泾渭分明。在徐克《七剑》里,烽火连城是最抢镜的坏蛋,在《蒙古王》里,他是铁木真最头疼的冤家对头;《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太出挑,更显得黎明木讷、呆板。
“他们叫我戏霸,因为我演的角色的确张扬。我喜欢把这个角色各个方面都挖掘清楚了,全部都彻底、丰满地表现出来,不管他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孙红雷说。
《潜伏》里的余则成因为身份受限,是个卧底在敌人特务机构内部,要在办公室的寸土之内完成革命的人,言行谨慎、低调,也是个不用过多用力演,反而成为孙红雷从影至今业内评价最高的角色。余则成并不是孙红雷的本色表演,他自己把余则成的成功归结为剧本好,以及所谓的“对生活的观察”。
在上海拍戏,孙红雷会经常串到各种小弄堂里晃悠。下午5点多,他就去了地方狭小、环境糟糕的“茂隆”地道上海菜馆吃饭。小饭馆10平米不到,4张桌子、2条板凳一摆,从过道走路都困难。孙红雷到的时候,老阿姨正在算账数钱,见到他就满脸堆笑:“唉,唉,你常来吧?”“你好!大妈,我姓孙,孙红雷。”孙红雷自报家门。
阿姨努力克制自己的得意、兴奋。
小店外边挤了一大帮人在议论:“那不是孙红雷吗?好有腔调的……”孙红雷假装没听到,继续吃饭,眼见阿姨在那里激动、出汗,坐在哪里都不自在。一会像想起什么似的,跑到他面前说,“范冰冰也来过我们这里吃饭”,“哦,哪个侯勇也来过的”……一会邻居就派了一个代表过来把她叫出去,回来时,她蹑手蹑脚,背后藏了一打要签字的本子。
“你要知道这是生活,如果让我演这么一个人物的话,我一定会演得很成功,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我也时时刻刻告诉自己,红雷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你年龄大了你也会这样子,一定会这样子,你要早做好这个准备,不然你会生活得很悲惨。”孙红雷说。
在世俗边缘奋斗的“管军”
哪一个角色更像孙红雷本人?
他自己的答案绝对不是余则成,而是《半路夫妻》中的管军和《梅兰芳》里的邱如白,“这两个人一结合就比较像我的本色”。在普通观众看来,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
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剧《半路出家》算不上是好戏,孙红雷却念念不忘。最近有朋友结婚1个月闹离婚了,他给人家的建议就是:“你去看看《半路夫妻》就明白什么道理。”事实上,朋友也没把这戏看下去,理由是“没心情”。
“生活中我就这么一人,特别爱捉弄人,也不突出”,孙红雷偏爱的是“管军”这个角色。管军曾经是管总,因为偷税帮哥们扛罪在监狱呆了3年,出狱后前妻改嫁、女儿瞧不起他、公司没了、朋友也背叛了……看尽了人间冷眼。他靠着女片儿警的支持,重新做生意,夺回了公司,又成了大款。
孙红雷承认,管军是他世俗的一面。他的演艺经历也曾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阶段,但是骨子里,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且还有狡猾的智慧。
孙红雷至今记得1995年5月22日。那天,他听了牛振华的提醒,带着8000块钱,到了中戏。一位老师很不屑地对他说:“你回去吧,你不适合搞表演。”
孙红雷没有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住在中戏宿舍里,每天围着操场跑步3次,每次25分钟。之后,就到闷热的花房里,练芭蕾小跳1000下。剩下的时间,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练台词,半夜楼道里还在念。他不能吃饭,只能吃黄瓜、西红柿、牛肉汤。一个月后,他减掉36斤。
“以前我很不喜欢别人说,你真幸运。因为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勤奋、努力换来的,这是我应该的。现在才明白,其实有太多比我有才华的人,真的没有机会。”孙红雷说。但是,孙红雷的确勤奋、努力,还有“管军”身上不会轻易放弃的狡猾。
孙红雷考上中戏表演系音乐剧班,据说在校表演成绩最好,但他只是大专生,没有文凭,根本没资格报考北京各大艺术院团。毕业前半年,他基本处在崩溃状态,找不到工作。他是在本科同学鄙视的眼神里,去了青艺参加考试,准备了4个小品,还没演完就被考官叫停,他赖在那里不肯走:“为什么不让我演完呢?我连演完的机会都没有吗?”最终,他破格进入了青艺。在1997至1999年里,他担任主角演了4台话剧,第二年就拿了话剧界最高荣誉的梅花奖。
他把赵宝刚、张艺谋当作影视启蒙老师。第一次拍电视剧,他为一个很次要的配角戏份见赵宝刚,等了7个小时,赵宝刚看了他一眼说:“你长得太憨厚,演不了这个角色。”“我等了7个小时,不能被他这一句话给打发了。我必须让你知道我是谁。我必须让你给我机会,让你看到,我是不是个有才华的演员,是不是能够达到你的要求。”孙红雷有点倔,狡猾劲就上来了。他走过去拍拍赵宝刚的肩膀说:“你不用我演,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招真有用,赵宝刚没见过这样的人,还真让他去上妆试戏。
他的第一部电影是和张艺谋合作的《我的父亲母亲》。但是只要孙红雷提到这电影,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你没事吧,那戏哪里有你?”张艺谋当时见他,给出的要求就是:如果这戏在电影院放映后,有人找你签名,你就是败了,因为你周围的人都是原型,村长就是村长,木匠就是木匠。
10多年后的今天,张艺谋又来找孙红雷演他的影片《三拍案惊奇》。他见孙红雷就说表演,其实还是老问题:“你气场足够强了,往那站着就行了,千万别演。”孙红雷也记住了:“他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其实我也清楚。”
理想主义的文化人“邱如白”
孙红雷现在喜欢用“朝圣”这个词,来说表演对他的意义有多么重要。这个词起源于他演《梅兰芳》里的邱如白。花了一年时间,和陈凯歌演完这部戏,很多人看见孙红雷都认为,他简直疯了。他会认真地对每个人说:“我觉得我就是邱如白,我们有太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是一致的……”
邱如白的确不是孙红雷,他是孙红雷精神追求上的理想状态:一个对艺术近乎偏执地着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邱如白对梅兰芳的艺术执着,不顾世事变迁,走火入魔,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争议人物。
起初,孙红雷并不自信能演邱如白这样的文化人。他劝过陈凯歌导演,“别让我演了,别弄砸了”。他是因为那句台词:“谁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京剧,谁就毁了梅兰芳”,而接了这部戏。“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同类。”孙红雷说。
也就是这个邱如白让孙红雷遭到影评人、影迷的围剿,因为他动作太多、过于出挑。孙红雷不上网,让经纪人把所有网友的反对意见都打印出来。他还收到一个资深影迷的短信,毫不客气地写道:“邱如白让我们看到了你的表演痕迹,用力过猛,你要知道谦逊。”孙红雷给这个影迷打了电话:“我想用别人这面镜子好好看看自己,我不能坐井观天,我还要进步。”
孙红雷说自己经常在家里看书,且只看经典。据《梅兰芳》工作人员宋小姐透露,有一次去孙红雷京郊的豪华别墅里谈事情,发现他一直放着交响乐做背景音乐。“他好学,也知道应该增加文化底蕴,只是他补得有点晚了。”宋小姐说。
现在,孙红雷参演的电视剧基本就是质量和卖价的保证。有投资方老板拎着一麻袋钱,往孙红雷面前一扔,只要他签字,这些钱都是他的了。“这是多大的诱惑?”孙红雷说自己面对这个情况还是抗住了。“我经常问自己,你来这里是干嘛的?我真的不是为了钱来的。”孙红雷说。“我把表演当作我的生命,甚至比生命中所有一切都重要的东西,谁也无法超越它!”孙红雷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大,也很激动,也很极端。
最近,他遇到一个中学时代的哥们刘卫东。这位哥们曾经在1995年揪着孙红雷的脖子,把他拽出中央戏剧学院,大骂他:“你在哈尔滨好不容易做到最好了,你该收获了,为什么都放弃了,又走了?”他觉得孙红雷疯了。
1个月以前,孙红雷在厦门拍戏接到刘卫东的电话,他正在三亚度假。当天,刘卫东就飞到了厦门,孙红雷等了他四五个小时,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很开心,喝了很多酒,讲了很多小时候的笑话,孙红雷的东北土话就往外冒。酒喝到后半夜,哥们突然对他说:“你对了!”
“这句话我特别高兴,14年前,他想把我拉出来,说的是真话;现在,他说的仍然是真话。”孙红雷自己开始不断重复那句“我对了”!
所谓的“朝圣之心”和孙红雷的处事狡猾并不矛盾。他说:“我一点都不排斥这种狡猾,我称之为智慧。我不能去违背自己,也不能去强奸观众,既然一个演员选择了去朝圣,生活里就不能缺少狡猾和智慧。”
B=外滩画报
S=孙红雷
我不是收敛而是谦逊
B:大多数演员都是从偶像派走到实力派,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冲着你喊:我喜欢你!我觉得你很帅!你为什么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S:我不知道,可能就是那些角色吧,让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演得还不错。作为演员来说,心里当然特别高兴。但是另一方面,你必须很冷静地告诉自己:大家喜欢的只是你的角色。
B:你以前好像没这么深沉。
S:那真的是长大了,人都会成长的。
B:我记得以前见你的时候,你都比较张扬,高兴的时候发布会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现在真的就不一样,很多记者都觉得不习惯现在的孙红雷。
S:我确确实实有变化,自从拍完《梅兰芳》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专门让经纪人上网搜集网上反对我的资料,好的报道就不用打印出来了。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批评我的意见,这个世界太有意思了!以前我真是坐井观天,互联网这个好东西,它像一面镜子照着你。
B:网民有时也是暴民,他们对你演的邱如白有各种各样的指责,恐怕一个心理承受度不好的人很容易就会崩溃。你没有觉得自己受打击了?
S:我长了见识。我还不至于那么脆弱。可能跟我从小就出名有关系,我当时在哈尔滨也是这样,可能时间太久了,我也有免疫力。我是很感兴趣地研究这些人,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我。
B:那你研究出什么结论了?有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批评吗?
S:我已经把自己能够理解的,都完全融到我自己身体里了,所以现在就变成这样儿了。那些最尖锐的、说话最直接的人,都是我影迷会的成员,他们对我毫不留情,我很高兴。我记得有个影迷是娱记,叫老愚,他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你在演邱如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表演痕迹,你用力过猛。”我后来也看了电影,知道自己的问题,有一两场戏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老愚说得很专业,但是这个人物还是立住了。后来我就给他回电,第一次他挂断了;第二次我再打,他接了,却不讲话。我说:“我是孙红雷。”他问:“你真的是吗?”
余则成是我表演史上最强的硬汉
B:很多拍电影的人是不看电视剧的,甚至也瞧不起拍电视的行当,因为滥竽充数的烂戏太多,你为什么经常还泡在电视剧里?
S:我太了解这些看法。这么多年坚持拍电视剧,我是希望引领观众、引领创作审美,而不是去迎合观众。经常有记者问我,“孙大哥,我们都喜欢你演黑帮老大、演警察,演军人,为什么不演了?”我说:“对不起,这个审美是我来领导,必须把观众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大家觉得孙红雷演的每一部戏都可以看看,这就是一种信任;他信任你,你就要给他好的东西。如果你再强奸大家对你的信任,我相信,这个演员就不厚道了。
B:你很会挑剧本的,你不是《潜伏》的最初人选,据说是用五粮液搞定了导演姜伟,是不是真的?
S:我没有用五粮液搞定导演。看到这个剧本,至少我认为它是好作品,那别人我就不管了,反正我就是喜欢。其实在5年前,我就开始运作这样的剧本,和《潜伏》非常像,但是那位编剧一直不能让我信服,但姜伟却把我说服了。
B:姜伟导演说,你身上过去所谓的匪气、霸气太多了,他希望把这种标签的东西去掉,就给人物加了很多邪恶的东西,比如经常要表现得很小人,要有无耻的一笑,这些小人的东西你认同吗?
S:拍摄的前三天,我其实非常、非常的反感。后来,我知道余则成一定要这样做才行,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信仰。我就真这么认为:他为了革命信仰,不惜“强奸”自己。他面对站长、面对路桥山,他谁都瞧不起,余则成是一个特别极端的人。所以记者采访的时候问我:“你怎么看待像余则成这么弱小的一个知识分子?”我说:“你错了,他是我表演史上最强的一个硬汉。”我认为他是内心强大,而不是表面上的。
B:往内心里走,这就是所谓的“内敛”吗?
S: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成熟。我觉得一个人的强大一定不是表面的,我研究过西方的演员,他们对于人和事物的看法都是进步的,你明白吗?进步也是我对自己这辈子的要求,不是我跟其他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我希望我每一天都有进步。而当我发现了真正的成熟,真正的强大,是来源于你的心灵,内心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应该这样了。我希望我自己还是自由人,然后内心高傲,对自己有要求,不会被钱打倒,不会被名打倒。
B:可是你经常面对的是充满诱惑的名利场。
S:我现在也会内心挣扎,但是我一直在抵抗。有一部电视剧,人家直接拿一麻袋现金往桌上一拍:“孙红雷,你签了这戏,就拿走!”这可是全款付清,而且远远高于市场价,高过任何人,接还是不接?你如何选择?我抗住了。活了39年,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有发言权的,而且还能对自己有一些仰慕的,也就这一点。
我是个有理想的人
B:你属于半路出家,入行晚、年纪大、压力也大,因此你也就比其他大学同学要勤奋得多?
S:我没玩过。《梅兰芳》之前,我没真正玩过。我为了等一个满意的戏,可能因为剧本不好,我就一概不接,这样一歇就是半年,甚至一年,但是我一直在准备,你明白吗?我不知道你懂不懂那种感受,我没有休息过,我没有真正休息过。
B:你是在为各种机会做准备?
S:对。我在读书,我在看电影,我在找各种各样的资料,诗歌,散文……我是读西方古典文学长大的,从小听欧洲古典音乐,现在我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我永远在武装自己,永远是在吸收,像一块海绵一样。但是,在2007年之前我永远觉得我这块海绵是干的。
B:在2007年之前,你已经演了不少电影,包括《蒙古王》、《七剑》,你都不满意?
S:我一直觉得我很干燥,那些戏都不是我想要的。有的人说我有野心,如果说:“此人野心不小”,是错的;说“此人理想之大”,才是对的。这不叫野心,野心不能演出好戏来,但理想就能演出这样的戏来。
B:观众认为孙红雷戏就是好,这种演技你认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努力而来的?
S:我们家祖上就没有演员,全部是做学问的,跟演员一丁点儿沾边的都没有,我是一个特别反祖、特别叛逆的人。我从小就这样,跟所有人都叛逆,你们走的路我一定不走,你们说的话,即使是对的,我也要换另一个角度,找另一个对的答案。这种性格是天生的,就是为演戏而生的。我觉得张艺谋、陈凯歌、北野武、斯皮尔伯格……他们就是为电影而生的,没有电影一定活不下去。我也是一样,我没有表演也活不下去。
B:你高情商,挺适合做制片。
S:这个我倒觉得真可以。我觉得我没有才华做导演,但是可能会有才华做制片。
B:现在好的制片人太少了,要不就是不专业;要不就是专业的人,但不懂这个行当。
S:这个看法我特别赞同,我曾经跟我的偶像、我最喜欢的一个演员,姜文一起喝酒聊天。我对姜文说:“我没开玩笑,我真想给你做制片人,我觉得我是最合适的。”姜文愣住了,他是个认真的人,后面也没接我的话,就说:“你丫还是好好演戏吧。”他知道我说的是真话,他在躲避我的眼神。但是那一刻,我说的是真的,我可能是最合适姜文的人。我很喜欢他,我很想帮他。
走出《潜伏》,孙红雷就不是余则成。5月的一个午后,孙红雷穿着粉红色的绿束条纹T恤,宝蓝色白大花大裤衩,一双白色球鞋,鼻梁中间镶着闪钻的墨镜,浑身花花绿绿、大咧咧地走在苏州河边。
经纪人王驿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说:“快,把这个带上!”帽子很快就被扔回来。孙红雷穿着大裤衩在上海弄堂里已经晃悠了好几天,他把这当作是另外一种嚣张:“我才不在意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咦,这不是孙红雷吗?他怎么能穿成这样!”
5月,他在上海和林熙蕾拍摄喜剧影片《窈窕绅士》,扮演一位没什么品位的老土暴发户,还要装出品位追求林熙蕾。媒体口中的这位“戏霸”,向来行事张扬、气场足、气势强,但这会儿说话的声调明显低了,不紧不慢,像文火炖汤。
自我膨胀?“入行都这么多年了,咋膨胀?艺术无止境”;
幽默感?“不知有没有,反正演演看”;
喜欢我?“我很清醒,你喜欢的是我的角色,不是我”……
孙红雷是39岁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入行11年,是新一代中国内地演技派演员;他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保罗眼里的“东方第一坏小子”,是内地影视剧里最抢手的“硬汉”。在过去大多数媒体记者的印象里,这个地道的东北汉子说话坦率,还有点人来疯,激动起来会手舞足蹈,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脸也跟着冒红。
孙红雷知道别人怎么看他,“这家伙开始装大尾巴狼了。但这不是收敛,是长大成熟了。”孙红雷和记者较劲说。
孙红雷不是余则成
给孙红雷借服装,本报时装编辑特别准备了一副黑框眼镜和深褐色短风衣,因为他喜欢《潜伏》里的余则成,这身打扮显得斯文、内敛。
这身行头和另外一件深蓝色西装都被否定了,颜色太深了吧,不合适,孙红雷一边照镜子一边自语。贴身助理的包里时刻为他准备着两副眼镜,一副平光黑框眼镜、一副墨镜,试戴之后都不满意,他就盘问:“我自己那件灰色有亮片衣服带来了吗?”
孙红雷喜欢对比鲜明的颜色。穿衣打扮如此,演戏的重口味亦如此:色彩浓烈、泾渭分明。在徐克《七剑》里,烽火连城是最抢镜的坏蛋,在《蒙古王》里,他是铁木真最头疼的冤家对头;《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太出挑,更显得黎明木讷、呆板。
“他们叫我戏霸,因为我演的角色的确张扬。我喜欢把这个角色各个方面都挖掘清楚了,全部都彻底、丰满地表现出来,不管他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孙红雷说。
《潜伏》里的余则成因为身份受限,是个卧底在敌人特务机构内部,要在办公室的寸土之内完成革命的人,言行谨慎、低调,也是个不用过多用力演,反而成为孙红雷从影至今业内评价最高的角色。余则成并不是孙红雷的本色表演,他自己把余则成的成功归结为剧本好,以及所谓的“对生活的观察”。
在上海拍戏,孙红雷会经常串到各种小弄堂里晃悠。下午5点多,他就去了地方狭小、环境糟糕的“茂隆”地道上海菜馆吃饭。小饭馆10平米不到,4张桌子、2条板凳一摆,从过道走路都困难。孙红雷到的时候,老阿姨正在算账数钱,见到他就满脸堆笑:“唉,唉,你常来吧?”“你好!大妈,我姓孙,孙红雷。”孙红雷自报家门。
阿姨努力克制自己的得意、兴奋。
小店外边挤了一大帮人在议论:“那不是孙红雷吗?好有腔调的……”孙红雷假装没听到,继续吃饭,眼见阿姨在那里激动、出汗,坐在哪里都不自在。一会像想起什么似的,跑到他面前说,“范冰冰也来过我们这里吃饭”,“哦,哪个侯勇也来过的”……一会邻居就派了一个代表过来把她叫出去,回来时,她蹑手蹑脚,背后藏了一打要签字的本子。
“你要知道这是生活,如果让我演这么一个人物的话,我一定会演得很成功,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我也时时刻刻告诉自己,红雷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你年龄大了你也会这样子,一定会这样子,你要早做好这个准备,不然你会生活得很悲惨。”孙红雷说。
在世俗边缘奋斗的“管军”
哪一个角色更像孙红雷本人?
他自己的答案绝对不是余则成,而是《半路夫妻》中的管军和《梅兰芳》里的邱如白,“这两个人一结合就比较像我的本色”。在普通观众看来,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
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剧《半路出家》算不上是好戏,孙红雷却念念不忘。最近有朋友结婚1个月闹离婚了,他给人家的建议就是:“你去看看《半路夫妻》就明白什么道理。”事实上,朋友也没把这戏看下去,理由是“没心情”。
“生活中我就这么一人,特别爱捉弄人,也不突出”,孙红雷偏爱的是“管军”这个角色。管军曾经是管总,因为偷税帮哥们扛罪在监狱呆了3年,出狱后前妻改嫁、女儿瞧不起他、公司没了、朋友也背叛了……看尽了人间冷眼。他靠着女片儿警的支持,重新做生意,夺回了公司,又成了大款。
孙红雷承认,管军是他世俗的一面。他的演艺经历也曾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阶段,但是骨子里,他有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且还有狡猾的智慧。
孙红雷至今记得1995年5月22日。那天,他听了牛振华的提醒,带着8000块钱,到了中戏。一位老师很不屑地对他说:“你回去吧,你不适合搞表演。”
孙红雷没有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住在中戏宿舍里,每天围着操场跑步3次,每次25分钟。之后,就到闷热的花房里,练芭蕾小跳1000下。剩下的时间,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练台词,半夜楼道里还在念。他不能吃饭,只能吃黄瓜、西红柿、牛肉汤。一个月后,他减掉36斤。
“以前我很不喜欢别人说,你真幸运。因为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勤奋、努力换来的,这是我应该的。现在才明白,其实有太多比我有才华的人,真的没有机会。”孙红雷说。但是,孙红雷的确勤奋、努力,还有“管军”身上不会轻易放弃的狡猾。
孙红雷考上中戏表演系音乐剧班,据说在校表演成绩最好,但他只是大专生,没有文凭,根本没资格报考北京各大艺术院团。毕业前半年,他基本处在崩溃状态,找不到工作。他是在本科同学鄙视的眼神里,去了青艺参加考试,准备了4个小品,还没演完就被考官叫停,他赖在那里不肯走:“为什么不让我演完呢?我连演完的机会都没有吗?”最终,他破格进入了青艺。在1997至1999年里,他担任主角演了4台话剧,第二年就拿了话剧界最高荣誉的梅花奖。
他把赵宝刚、张艺谋当作影视启蒙老师。第一次拍电视剧,他为一个很次要的配角戏份见赵宝刚,等了7个小时,赵宝刚看了他一眼说:“你长得太憨厚,演不了这个角色。”“我等了7个小时,不能被他这一句话给打发了。我必须让你知道我是谁。我必须让你给我机会,让你看到,我是不是个有才华的演员,是不是能够达到你的要求。”孙红雷有点倔,狡猾劲就上来了。他走过去拍拍赵宝刚的肩膀说:“你不用我演,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招真有用,赵宝刚没见过这样的人,还真让他去上妆试戏。
他的第一部电影是和张艺谋合作的《我的父亲母亲》。但是只要孙红雷提到这电影,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你没事吧,那戏哪里有你?”张艺谋当时见他,给出的要求就是:如果这戏在电影院放映后,有人找你签名,你就是败了,因为你周围的人都是原型,村长就是村长,木匠就是木匠。
10多年后的今天,张艺谋又来找孙红雷演他的影片《三拍案惊奇》。他见孙红雷就说表演,其实还是老问题:“你气场足够强了,往那站着就行了,千万别演。”孙红雷也记住了:“他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其实我也清楚。”
理想主义的文化人“邱如白”
孙红雷现在喜欢用“朝圣”这个词,来说表演对他的意义有多么重要。这个词起源于他演《梅兰芳》里的邱如白。花了一年时间,和陈凯歌演完这部戏,很多人看见孙红雷都认为,他简直疯了。他会认真地对每个人说:“我觉得我就是邱如白,我们有太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是一致的……”
邱如白的确不是孙红雷,他是孙红雷精神追求上的理想状态:一个对艺术近乎偏执地着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邱如白对梅兰芳的艺术执着,不顾世事变迁,走火入魔,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争议人物。
起初,孙红雷并不自信能演邱如白这样的文化人。他劝过陈凯歌导演,“别让我演了,别弄砸了”。他是因为那句台词:“谁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京剧,谁就毁了梅兰芳”,而接了这部戏。“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同类。”孙红雷说。
也就是这个邱如白让孙红雷遭到影评人、影迷的围剿,因为他动作太多、过于出挑。孙红雷不上网,让经纪人把所有网友的反对意见都打印出来。他还收到一个资深影迷的短信,毫不客气地写道:“邱如白让我们看到了你的表演痕迹,用力过猛,你要知道谦逊。”孙红雷给这个影迷打了电话:“我想用别人这面镜子好好看看自己,我不能坐井观天,我还要进步。”
孙红雷说自己经常在家里看书,且只看经典。据《梅兰芳》工作人员宋小姐透露,有一次去孙红雷京郊的豪华别墅里谈事情,发现他一直放着交响乐做背景音乐。“他好学,也知道应该增加文化底蕴,只是他补得有点晚了。”宋小姐说。
现在,孙红雷参演的电视剧基本就是质量和卖价的保证。有投资方老板拎着一麻袋钱,往孙红雷面前一扔,只要他签字,这些钱都是他的了。“这是多大的诱惑?”孙红雷说自己面对这个情况还是抗住了。“我经常问自己,你来这里是干嘛的?我真的不是为了钱来的。”孙红雷说。“我把表演当作我的生命,甚至比生命中所有一切都重要的东西,谁也无法超越它!”孙红雷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大,也很激动,也很极端。
最近,他遇到一个中学时代的哥们刘卫东。这位哥们曾经在1995年揪着孙红雷的脖子,把他拽出中央戏剧学院,大骂他:“你在哈尔滨好不容易做到最好了,你该收获了,为什么都放弃了,又走了?”他觉得孙红雷疯了。
1个月以前,孙红雷在厦门拍戏接到刘卫东的电话,他正在三亚度假。当天,刘卫东就飞到了厦门,孙红雷等了他四五个小时,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很开心,喝了很多酒,讲了很多小时候的笑话,孙红雷的东北土话就往外冒。酒喝到后半夜,哥们突然对他说:“你对了!”
“这句话我特别高兴,14年前,他想把我拉出来,说的是真话;现在,他说的仍然是真话。”孙红雷自己开始不断重复那句“我对了”!
所谓的“朝圣之心”和孙红雷的处事狡猾并不矛盾。他说:“我一点都不排斥这种狡猾,我称之为智慧。我不能去违背自己,也不能去强奸观众,既然一个演员选择了去朝圣,生活里就不能缺少狡猾和智慧。”
B=外滩画报
S=孙红雷
我不是收敛而是谦逊
B:大多数演员都是从偶像派走到实力派,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冲着你喊:我喜欢你!我觉得你很帅!你为什么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S:我不知道,可能就是那些角色吧,让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演得还不错。作为演员来说,心里当然特别高兴。但是另一方面,你必须很冷静地告诉自己:大家喜欢的只是你的角色。
B:你以前好像没这么深沉。
S:那真的是长大了,人都会成长的。
B:我记得以前见你的时候,你都比较张扬,高兴的时候发布会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现在真的就不一样,很多记者都觉得不习惯现在的孙红雷。
S:我确确实实有变化,自从拍完《梅兰芳》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专门让经纪人上网搜集网上反对我的资料,好的报道就不用打印出来了。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批评我的意见,这个世界太有意思了!以前我真是坐井观天,互联网这个好东西,它像一面镜子照着你。
B:网民有时也是暴民,他们对你演的邱如白有各种各样的指责,恐怕一个心理承受度不好的人很容易就会崩溃。你没有觉得自己受打击了?
S:我长了见识。我还不至于那么脆弱。可能跟我从小就出名有关系,我当时在哈尔滨也是这样,可能时间太久了,我也有免疫力。我是很感兴趣地研究这些人,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我。
B:那你研究出什么结论了?有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批评吗?
S:我已经把自己能够理解的,都完全融到我自己身体里了,所以现在就变成这样儿了。那些最尖锐的、说话最直接的人,都是我影迷会的成员,他们对我毫不留情,我很高兴。我记得有个影迷是娱记,叫老愚,他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你在演邱如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表演痕迹,你用力过猛。”我后来也看了电影,知道自己的问题,有一两场戏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老愚说得很专业,但是这个人物还是立住了。后来我就给他回电,第一次他挂断了;第二次我再打,他接了,却不讲话。我说:“我是孙红雷。”他问:“你真的是吗?”
余则成是我表演史上最强的硬汉
B:很多拍电影的人是不看电视剧的,甚至也瞧不起拍电视的行当,因为滥竽充数的烂戏太多,你为什么经常还泡在电视剧里?
S:我太了解这些看法。这么多年坚持拍电视剧,我是希望引领观众、引领创作审美,而不是去迎合观众。经常有记者问我,“孙大哥,我们都喜欢你演黑帮老大、演警察,演军人,为什么不演了?”我说:“对不起,这个审美是我来领导,必须把观众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大家觉得孙红雷演的每一部戏都可以看看,这就是一种信任;他信任你,你就要给他好的东西。如果你再强奸大家对你的信任,我相信,这个演员就不厚道了。
B:你很会挑剧本的,你不是《潜伏》的最初人选,据说是用五粮液搞定了导演姜伟,是不是真的?
S:我没有用五粮液搞定导演。看到这个剧本,至少我认为它是好作品,那别人我就不管了,反正我就是喜欢。其实在5年前,我就开始运作这样的剧本,和《潜伏》非常像,但是那位编剧一直不能让我信服,但姜伟却把我说服了。
B:姜伟导演说,你身上过去所谓的匪气、霸气太多了,他希望把这种标签的东西去掉,就给人物加了很多邪恶的东西,比如经常要表现得很小人,要有无耻的一笑,这些小人的东西你认同吗?
S:拍摄的前三天,我其实非常、非常的反感。后来,我知道余则成一定要这样做才行,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信仰。我就真这么认为:他为了革命信仰,不惜“强奸”自己。他面对站长、面对路桥山,他谁都瞧不起,余则成是一个特别极端的人。所以记者采访的时候问我:“你怎么看待像余则成这么弱小的一个知识分子?”我说:“你错了,他是我表演史上最强的一个硬汉。”我认为他是内心强大,而不是表面上的。
B:往内心里走,这就是所谓的“内敛”吗?
S: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成熟。我觉得一个人的强大一定不是表面的,我研究过西方的演员,他们对于人和事物的看法都是进步的,你明白吗?进步也是我对自己这辈子的要求,不是我跟其他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我希望我每一天都有进步。而当我发现了真正的成熟,真正的强大,是来源于你的心灵,内心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应该这样了。我希望我自己还是自由人,然后内心高傲,对自己有要求,不会被钱打倒,不会被名打倒。
B:可是你经常面对的是充满诱惑的名利场。
S:我现在也会内心挣扎,但是我一直在抵抗。有一部电视剧,人家直接拿一麻袋现金往桌上一拍:“孙红雷,你签了这戏,就拿走!”这可是全款付清,而且远远高于市场价,高过任何人,接还是不接?你如何选择?我抗住了。活了39年,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有发言权的,而且还能对自己有一些仰慕的,也就这一点。
我是个有理想的人
B:你属于半路出家,入行晚、年纪大、压力也大,因此你也就比其他大学同学要勤奋得多?
S:我没玩过。《梅兰芳》之前,我没真正玩过。我为了等一个满意的戏,可能因为剧本不好,我就一概不接,这样一歇就是半年,甚至一年,但是我一直在准备,你明白吗?我不知道你懂不懂那种感受,我没有休息过,我没有真正休息过。
B:你是在为各种机会做准备?
S:对。我在读书,我在看电影,我在找各种各样的资料,诗歌,散文……我是读西方古典文学长大的,从小听欧洲古典音乐,现在我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我永远在武装自己,永远是在吸收,像一块海绵一样。但是,在2007年之前我永远觉得我这块海绵是干的。
B:在2007年之前,你已经演了不少电影,包括《蒙古王》、《七剑》,你都不满意?
S:我一直觉得我很干燥,那些戏都不是我想要的。有的人说我有野心,如果说:“此人野心不小”,是错的;说“此人理想之大”,才是对的。这不叫野心,野心不能演出好戏来,但理想就能演出这样的戏来。
B:观众认为孙红雷戏就是好,这种演技你认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努力而来的?
S:我们家祖上就没有演员,全部是做学问的,跟演员一丁点儿沾边的都没有,我是一个特别反祖、特别叛逆的人。我从小就这样,跟所有人都叛逆,你们走的路我一定不走,你们说的话,即使是对的,我也要换另一个角度,找另一个对的答案。这种性格是天生的,就是为演戏而生的。我觉得张艺谋、陈凯歌、北野武、斯皮尔伯格……他们就是为电影而生的,没有电影一定活不下去。我也是一样,我没有表演也活不下去。
B:你高情商,挺适合做制片。
S:这个我倒觉得真可以。我觉得我没有才华做导演,但是可能会有才华做制片。
B:现在好的制片人太少了,要不就是不专业;要不就是专业的人,但不懂这个行当。
S:这个看法我特别赞同,我曾经跟我的偶像、我最喜欢的一个演员,姜文一起喝酒聊天。我对姜文说:“我没开玩笑,我真想给你做制片人,我觉得我是最合适的。”姜文愣住了,他是个认真的人,后面也没接我的话,就说:“你丫还是好好演戏吧。”他知道我说的是真话,他在躲避我的眼神。但是那一刻,我说的是真的,我可能是最合适姜文的人。我很喜欢他,我很想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