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网

位置:日记 > 随笔日记

小姨

时间: 2015-01-14 22:48:56  分类: 随笔日志  天气:晴天 
奶奶(姥姥)膝下无子,就母亲和小姨俩闺女,依仗早逝的爷爷留下的微薄家底,小姨勉强读完小学,母亲做了牺牲成了文盲。
就是这小学的文化基础,改变了小姨的人生。那时候,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没几年,急需识文断字的人才。小姨很幸运的当了公家人,走出了贫瘠的大山,先后辗转于多个地方,干过不同的职业。
我记事时,小姨在县城百货大楼做营业员。那年奶奶带我在小姨家玩,不巧的是我出水痘、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小姨和奶奶,四处求医问药,一周后才见好。
后来小姨又调到市区20多里外铁路单位,暑假时和奶奶去过。每天跟随大我几岁的两个表哥到周边的农村钓鱼,第一次看到了火车。没事时就忍不住少年的活泼好动,把家里的五屉柜和穿衣柜翻了个底朝天,小姨中午回家看到满地的衣物很无奈地责备我几句,但我哪里记得住,依然故我。
奶奶健在的时候,小姨隔几年就会回故乡一次。这时就是我家的节日,也是村庄的节日,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来看望。小姨拿出糖果和水果招待大家,我和小伙伴们高兴得蹦进蹦出。封闭的大山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土路,小姨就成了传递外面世界和城市信息的使者。有年临走时还解下皮带给我,满足了我期盼许久的虚荣。
三、四年级时,给小姨写信的任务就落在我的头上,母亲讲述我记录。大意就是诉苦,奶奶的多病、日子的艰难,目的是让小姨多多寄钱回来接济。一封信往往要写很久,母亲不识字,思路没有纹理,想到哪我写到哪,有时已经结尾了,母亲又冒出一句,盯着我补上。
姨夫是军人,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照顾两个表哥和小我三岁的表妹就全靠小姨。我记忆里小姨一直身体不好,长年吃药,成人后我猜应该是月子病。奶奶在家照顾我们姊妹,自然无暇去伺候小姨生产。那个年代,干工作高于一切,小姨自然不会例外。她本就体质不如母亲,乡亲都叫她“斯文幺姑”,遗传了奶奶的身材和容貌:纤巧清秀。多年不风吹日晒,肤白细嫩,和每天在地里劳作的母亲形成鲜明对比。
七十年代末,姨夫转业到一家市区大型药厂做后勤科长,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几年后姨夫脑溢血,抢救三天依然没有留住性命,从此家道衰落。一身正气的姨夫虽然管房子却没给自家搞特权,住一室一厅而且是一楼,阴暗潮湿,大白天进门洞也要开灯。两个表哥虽然有了工作,依然不安心做事时时幻想做生意发财;表妹从小娇生惯养,集万千宠爱,不爱读书早早辍了学。小姨托人给她谋得一个纺织工,表妹嫌夜班辛苦,干了三月就再不去了。小姨为此心力交瘁,身体每况愈下,右眼不知怎么只能半睁着。
这时我和姐姐毕业工作,小姨不用再省吃俭用贴补我家。虽然和小姨同在市内,我们却很少去打扰。多年来资助我们,表哥表妹早有怨恨 ,视我们如洪水猛兽。我结婚时本不想告诉小姨免得她破费,但她是我市内唯一的长辈,于情于理都不能。那时候三株口服液在全国宣传得如火如荼,似乎有包医百病的神奇疗效,我买了两瓶和妻子去报喜,吃完饭就立即告辞迅速离开,出门多远后小姨一路蹒跚追了出来,硬塞我100元钱,我推辞不过只得收下。望着小姨转身的背影我暗自唏嘘。那个挺拔矫健、笑容灿烂给我慈爱的小姨已然被岁月风干、萎缩出十足的老态。
1996年6月底,体弱多病的小姨熬不过折磨去世,终年57岁。临走之际,她最不放心的就是没有工作没有结婚已近30的表妹,央求探看的领导给表妹内招一份固定工作,领导答应后才安静离世。
回顾小姨的一生,应该说她比母亲幸运,读了书有一份山里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对子女的溺爱和长年工作落下的疾病却给晚年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疼痛。这是她的失败。
在家属楼门前搭起的灵棚里守孝,我给小姨点了一首《父老乡亲》。"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歌词描绘了从大山走出来的小姨情怀,希望她在天堂能听到我的悲伤和祈福。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儿是大年三十,愿我天堂里亲人安好。

作者信息

昵称:落叶
性别:女
去Ta空间看看

最新评论(0)

落叶的日记

精选日记专题

日记分类阅读